国内经济回暖步伐加快
从制造业到进出口再到消费信心,最新出炉的一系列数据表明,国内经济回暖步伐加快,也预示着未来经济增速将继续提高
PMI指数连续8月超50%
焦 点
其中新增订单指数的明显回升和库存下降都说明市场需求在回暖
本报讯 (记者张忠安)在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我国经济继续回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2%,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自今年3月份以来,该数连续8个月保持了扩张态势。
从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产成品库存指数、购进价格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下降,其余各指数均上升,升幅较为明显,多超过1个百分点,尤其以进口指数升幅最大,达到2.1个百分点。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特约分析师分析认为,10月份PMI指数继续走高,反映中国经济在上升通道中继续向上发展。从进口指数的急升来看,国内需求在加快扩大。此外,加工贸易出口未来也将加快增长。这些情况都预示未来经济增长水平会继续提高。他还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将达到9.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增订单指数大幅上涨的同时,企业库存水平也明显下降,这意味着目前不少企业的经营形势已经逐步好转。
数据显示,上月新订单指数达到58.5%,环比上升1.7个百分点。除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制品业等两个行业低于50%外,其余行业均高于这一指标,而且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八个行业达到60%以上。与此同时,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3.4%,比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最近两月连续回落。新增订单指数的明显回升和库存下降都说明了市场的需求在回暖。
进出口降幅望进一步收窄
焦 点
2009年后几个月甚至有望小幅回升,全年降幅将有望收窄到20%以内
本报讯 (记者 杜娟)商务部上周五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9年秋季)》预计,随着稳外需各项政策措施效应进一步显现,加上2008年四季度进出口基数相对较低,2009年后几个月进出口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甚至出现小幅回升,全年中国进出口降幅将有望收窄到20%以内。
从国外来看,世界经济形势中的积极变化不断增多,美国三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增长3.5%,四个季度以来首次实现增长;日本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升至54.5,达到三年来的最高,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第9个月上升;欧元区9月份总体经济信心指数达到82.8,创一年来新高。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加快,二季度分别增长6.1%和6.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经济增长预期改善,将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由-1.4%上调至-1.1%。
外贸环境总体趋于改善
报告同时预测,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缓慢复苏,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总体趋于改善。
据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其中发达国家将增长1.3%,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增长5.1%。各国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金融市场风险降低,融资功能正在逐步恢复,反映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和风险程度的LIBOR/OIS利差和TED利差已经大幅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增强了金融机构放贷的信心。
消费者信心创两年来新高
焦 点
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提高来自消费者收入预期和就业信心的提升
本报讯 (记者 林晓丽)近日最新出炉的尼尔森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信心在2009年第三季度达到2007年中以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95上升至101。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相对更具信心,信心指数分别为102和104;中部和西部地区以及二线城市消费者信心提升幅度最大,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提升8点至100,二线城市提高了15点至104。
尼尔森消费者信心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信心指数反弹主要受就业前景改善以及对个人收入前景的良好预期影响。接近六成(57%)西部地区消费者认为当地就业前景“比较好或非常好”,与第二季度相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消费者对于未来十二个月当地就业前景的看法改观最为显著,表示“比较好或非常好”的比例达到百分之五十五,比第二季度提升了22个百分点。同时,中国各级城市消费者对于未来十二个月个人收入状况的看法均有改观。接近六成中国消费者认为未来十二个月个人收入状况“比较好”或者“非常好”。
尼尔森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马祺说:“从今年七月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消费者已经开始感到经济出现触底反弹。第三季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了这种乐观心态的延续。消费者开始对当前的生活状况日趋满意,并认为经济正逐渐恢复正常状态。”
提醒:
外部环境仍较艰难
作为一个出口大国,全球经济的回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对此,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9年秋季)》特别指出,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外需萎缩的局面及影响还在持续。主要经济体失业率继续攀升(见下表)。金融危机导致居民财富大幅缩水,美国等国家居民储蓄率持续上升,制约居民扩大消费。受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和新兴行业尚未形成规模投资的影响,投资需求自主增长动力不足。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显著回升的难度很大。
此外,贸易保护不断加剧,摩擦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前三季度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超过100亿美元。目前一些国家还在着手对中国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出口恢复的阻力。
报告特别提到,一旦世界经济复苏遇到挫折,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高位剧烈波动,加大中国企业进出口的经营风险。此外,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出口产品将面临更大的降价压力,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削弱中国企业发展后劲。(杜 娟)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
金属制品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制造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