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風評估|天文台料關島低壓區將移向呂宋 南海期間發展有變數|Yahoo
打風評估|天文台料關島低壓區將移向呂宋 南海期間發展有變數|Yahoo
【Yahoo 新聞報道】日前在南海形成的熱帶低氣壓先後為本港帶來一號風球和紅色暴雨警告,幾日後的周末可能又有熱帶氣旋影響本港:天文台在今日的「九天天氣預報」說,預料現時位於關島以南的低壓區會在未來數日逐漸發展並移向呂宋,隨後橫過南海北部,大致移向海南島及其鄰近海域,但其在南海的發展及與廣東沿岸的距離仍存在變數。個別人工智能預報模式現在已經估算,周六(23 日)早上會有熱帶氣旋在南海中北部出現;有 AI 模式早前已經成功「超前」預計熱帶氣旋楊柳會先登陸台灣再登陸福建,模式會否在今次預測再度「獲勝」尚待觀察。
不同模式目前意見分歧
天文台在昨日(18 日)的「天氣隨筆」說,西北太平洋的對流活動現時仍然活躍,其中位於台灣以東海域的熱帶低氣壓會在未來一兩日大致移向琉球群島至東海一帶,至於關島附近低壓區會在未來數日逐漸發展並移向呂宋至台灣一帶,但不同電腦預報模式對該低壓區的發展、移動路徑及速度仍有分歧,其中 AI 模式「風烏」指低壓區會在南海發展為較強的熱帶氣旋,亦有部分模式,例如歐洲和英國電腦模式預計其會維持較弱的強度。
風烏 AI 最「看好」後續發展
參考天文台「地球天氣」頁面,AI 模式「風烏」現時相對「看好」關島低壓區的發展預測。風烏預計低壓區會在西北太平洋慢慢增強為熱帶氣旋,之後在周五(22 日)日間先登陸呂宋島,之後再進入南海中部及再次增強,並在周末橫過移向海南島和北部灣。
至於其他 AI 模式,例如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的 AIFS 模式,以及伏羲和盤古模式,現時都預測在周六早上,南海中北部可能受低壓區影響,但強度較弱。至於歐中的傳統預報模式,則評估低壓區的發展速度較慢,要到下星期初才有機會影響南海。
關島低壓區目前與呂宋與南海尚有一段距離,不同氣候因素可以相當影響低壓區以至熱帶氣旋的後續走向。《Yahoo 新聞》未來數日會持續觀察,適時報道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