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差引热钱 监管早防范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匿名
熱度34票  瀏覽4次 時間:2009年11月02日 09:09

美联储年利率为0.24% 人民币年利率为1.7%

自去年年底至今,中国内地股市上涨已达60%,金砖四国的股票基金均出现资金净流入。面对近期卷土重来的“热钱”,如何适时监管和调控再度成为热点。

据新华社电 后危机时代的资金流向偏好不再遵从“避险”二字,而从三方面考量:一是流向经济复苏较快的经济体;二是大宗商品市场;三是货币被低估的市场。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良好势头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共同吸引国际资本纷纷做多中国。

三季度中国贸易顺差为393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为208亿美元,两项数据之和同三季度141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新增余额相差800多亿美元。中金公司发布研究报告中指出,剔除投资收益和汇兑损益,“热钱”流入为500亿美元左右。

另一方面,9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78.99亿美元,同比增长18.9%;9月份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117个,同比增加17.6%,可见,境外实业资本也开始做多中国。

与此同时,为了抑制港币升势,香港金管局已连续半个月向市场注资共426.25亿港元。

除中国以外,自2008年年底以来,巴西股市涨幅超过120%,外汇储备增至2323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印度股市上涨90%左右;韩国的外汇储备额已达2500亿美元。

“热钱”推波助澜作用大

由于我国实行资本项目管制,“热钱”涌入渠道多种多样且隐蔽性强,大量资金通过虚假贸易和地下钱庄等途径间接进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

“将股市和楼市的起伏同‘热钱’必然联系的说法不准确。”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热钱’为股市和楼价的上涨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能低估未来“热钱”规模

目前我国“热钱”来源四类主体:一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二是中外合资的跨国公司,三是中国外向型的贸易公司,四是个人。赵庆明指出对于前三者,国际资金转移到境内,主要是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利差因素;个人投资者则以通过侨汇形式买房或炒股居多。

“热钱”短期内大规模流入我国境内的条件尚不具备。不过,市场也不能低估未来“热钱”流入中国的规模和速度:美联储目前维持0.24%一年期基准利率,而中国一年期存款利率1.7%,加上人民币升值因素,这项拆息交易的收益率可能更高。下半年到明年年中,全球最大规模的美元套利新兴市场的浪潮也许会再次出现。

“热钱”监管素来是一个难题

“热钱”监管素来是一个难题。对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加强对银行信贷的窗口指导;其次,对地下钱庄、虚假贸易、虚假外资大笔资金流入流出现象进行盘查;另外,对于主要口岸所出现的现金运输方式严厉打击。

从长远看来,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日前表示,应对“热钱”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靠调整经济结构,适当减少顺差;另一方面,美元长期走软,建立一个更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已是大势所趋。

分析人士指出,在全球经济危机有效痊愈之前,中国将被继续看多。在此期间,若能很好地利用形势,吸引国际资金,推动市场改革,中国的资本市场将在影响力、吸引力和市场制度方面得到质的提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0 踩:2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1.25 (16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38 (8次打分)
【已經有8人表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