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進民主派失勢 務實派抬頭
【星島日報報道】今屆選委會中,社福界及高等教育界均出現多於一張民主派名單出選,泛民票倉內部同樣競爭激烈。結果卻是傳統溫和民主派力量大勝,打正旗號主張白票的激進派名單幾乎全軍盡墨。
高教界選委結果,由高教界民主行動名單全取三十席,「學者抗命」及「學界同盟」全軍盡墨。立法會社福界議員邵家臻是業界較激進組織「社工復興運動」的發起人,於九月立法會選舉中,打敗社總參選人葉建忠勝出,但三個月後的選委會選舉中,大贏家卻是社總及多名政黨人士包括公民黨賴仁彪及民主黨羅健熙等人組成的名單,社工復興運動十二人名單只有丁惠芳一人當選。
勝敗雙方,均相信結果與「是否投白票」有關。高教界民主行動發言人、城大專上學院社會科學部講師黃志偉表示,結果顯示選民希望投票選出的選委善用機會,懂得審時度勢,不希望選委是盲目按照自己主張,毫無調整空間。「學者抗命」發起人何式凝亦認同結果是反映選民不接受她們「白票」的主張,但她認為選民比她想像中更實際及保守,不願冒險,仍然希望有機會「含淚」及「袋住先」,總想「 盤爛 揀 好少少 」。
投「白票」主張未獲認同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則表示,雖然主張投白票的候選人希望透過白票彰顯制度不荒謬,但認為經過回歸二十年後,大家都明白制度荒謬,結果反映選民希望選委善用其手上一票,拆解政治僵局。蔡子強指選民理解許多訴求例如爭取真普選是不能一蹴而就,反而更希望透過選票化解社會撕裂局面,認為民主派選委須留意這一點。
激進民主派全軍盡墨,建制派在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的選委選舉慘遭洗倉,除了一批「梁粉」未能連任,連帶令多位政治取態僅屬「淺藍」的明星級專業人士,也受到「波及」,例如選前也曾經大數政府不是的前市建局行政總監譚小瑩,僅能取得低票出局,即使是上屆票王鄔滿海,今屆亦僅能「 車邊」當選。
令該界別建制派感到最離奇的,是曾在立法會選舉中曾經支持謝偉銓和林雲峰兩位建制派人士的「鐵票」,不少也在「全票制」之下流失,例如在立法會僅取得二千票而未能連任的謝偉銓,今次得票僅得一千四百張,於立法會選舉中得到一千二百票的林雲峰,在選委選舉中亦僅得一千票,而未能入圍。
其中一名僅僅「過關」的當選選委坦言,即使選前已決定不再支持梁振英,但昔日的取態已仿如變成「原罪」。他分析指,從選舉結果所見,只要凡曾加入今屆政府一些諮詢委員會,或是曾經略為協助政府工作的專業人士,即使本身並非「梁粉」,亦統統被看成「深藍」人士,這解釋為何多位在業內打滾多時的專業人士也意外被擯出局。
杜良謀
電郵︰lm.to @ singtaonewscorp.com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