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心理變態者 如何識別?

熱度288票  瀏覽2次 時間:2017年10月09日 09:35
查看相片
有犯罪心理學家指,目前心理變態患者比率佔全球1%。(資料圖片)

【經濟日報專訊】辦公室內有一類人,雖表面上與常人無異,卻缺乏常人具備的道德意識,在職場上可造成嚴重破壞。外國學者正在研究如何及早識別他們,業界亦須多加注意。

紐約大學近日發布一項研究結果,指心理變態患者(psychopath)偏好饒舌音樂(rap),而反社會傾向較弱的人士偏好流行音樂。

帶領研究的Pascal Wallisch博士表示,研究仍未成熟,需擴大研究樣本方能下定論,期望未來透過檢閱人們在網上公開的個人音樂播放列表,毋須侵犯個人私隱或讓對方知曉,即可判斷他們有否反社會傾向。

牛津大學去年研究分析,納粹德國元首希特拉和美國總統特朗普皆屬典型心理變態患者。去年在香港姦殺兩名女子,被判終身監禁的銀行家Rurik Jutting,亦以心理變態自居。

患者掌權 常罵下屬邀功諉過

倫敦國王學院研究指,心理變態患者天生腦部發育異於常人,掌管情緒及社交行為的前額葉皮質擁有較少灰質,因此不具備任何同理心,即使順利成長亦無法理解人類感情及一般社會道德觀,更有自我中心、控制慾強、病態說謊等特徵,詳情可參考心理變態測試表PCL-R。

犯罪心理學家Robert Hare指,目前心理變態患者比率佔全球1%。惟社會精英(商界、政界及法律界尤甚)比例更高,澳洲心理學會去年研究指,每5名行政總裁中有1人心理變態,比例與監獄囚犯相若。心理變態患者富有魅力及擅長捉摸心理,易受上司青睞,因而飛黃騰達。

由心理變態患者掌權,絕非好事。管理顧問集團Integrity的調查指,他們的慣常行為包括公開或私底下辱罵員工、邀功諉過、及不顧道德或法律後果。輕則令公司員工士氣低落,頻頻請假或辭職;重則降低公司道德標準,減少股東回報。英國密德薩斯大學教授Clive Boddy曾指,大企業的心理變態高層需為08年環球金融海嘯負上主要責任。

人事部門(HR)想必有心在面試階段篩走此類求職者。時下雖無法透過音樂偏好證明求職者是否心理變態,但也並非全無對策。新墨西哥大學教授Kent Kiehl建議,可問一些涉及道德的問題,例如電車失控,直奔老人院,會否改變方向撞向滿載學童的校巴。一般人被問及類似問題會良心不安,面部表情及身體語言有所改變,心理變態患者則會無動於衷,較易「穿煲」。

敢於創新 惟須小心聘用

基於某些行業的性質,例如情報機關、證券行和銀行,心理變態患者因敢於創新和冒險、臨危不慌及喜歡勾心鬥角,如魚得水,故能獲重用。英國曾有傳媒公司在招聘廣告上,特意寫明想聘用有反社會傾向的銷售員。職場上的心理變態患者需多提防,但亦有其獨特優點,本地HR若欲聘用心理變態患者,須明白他們對公司文化的影響,小心聘用。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

頂:8 踩:30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53 (8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41 (91次打分)
【已經有79人表態】
7票
感動
10票
路過
5票
高興
11票
難過
5票
搞笑
20票
憤怒
8票
無聊
1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