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瑞信可以更进取些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热心人
熱度46票  瀏覽6次 時間:2009年11月05日 10:47

本报记者 于晓娜香港报道

按瑞信公布的最新薪酬结构,明年1月1日起,7000名董事总经理及董事的基本薪酬将会调升,花红比重则会减少,并将延后部分花红的发放,超过10万美元及等值当地货币的花红,部分会延期并平分为股票及与银行ROE挂钩的现金奖励;股票分4年发放,与银行ROE挂钩的现金奖励分3年发放。

此外,瑞信规定,管理层与执行董事会成员须有最低持股限制。此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刚刚复苏的金融业意味着什么?

限薪不可一概而论

《21世纪》:你预计其它同行会否采用类似的机制?金融机构应采用怎样的薪酬机制,才能既不开罪于监管机构和投资人,又能对人才保持一定的竞争力?

张利平:我个人认为,政府在限制金融界薪酬时要永远记住一个背景,就是:哪些银行接受了政府资助?哪些没有?要区别对待,不可以一概而论。

不过现在基本上是统一标准的,因为受社会舆论的压力,我们的薪酬也改了。索罗斯最近讲,有些金融机构这次发奖金金额这么大,是政府给它的礼物,讲得已经很难听了。但瑞信没有接受政府资助,没拿政府一分钱,是用市场的钱赚了钱,也没有去赌。

不过瑞信还是比较自觉,我们去年就调整了一次薪酬,拿一些坏资产给了我们高层,我也拿了很多坏资产啊,我们把剩下的卖不掉的分给大家了,这个瑞信是做在前面的。

在这次薪酬改革之中,我们又进一步,就是怎么把薪酬和银行的业绩挂钩起来,这次的调整是更紧密的。如果说公司亏本,股票跌了,我们就拿不到钱了,所以瑞信管理层在社会责任心和自我监管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

《21世纪》:相比其它竞争对手来说,瑞信重新调整的薪酬结构更严格吗?

张利平:更严格。瑞信还是趋于保守的,很公正的说,我们的薪酬相对来说比别的大行要保守,所以这对我们高级管理层来说,你要让牛挤奶,你又不给牛吃草,也不行啊,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怎么能够使银行的薪酬结构能够吸引和保持优秀的精英留下来。

我认为我们银行在薪酬方面可以更进取一些。

《21世纪》:那你去年拿的坏资产现在怎么样了?应该涨了很多吧?

张利平:还不错,我们算是因祸得福吧,因为去年的坏资产价格很低,现在全球经济恢复,资产价格上来了。我们现在每半年还能分一次利息,但不能卖,要持有很长时间,好像6年吧。至于涨了多少,我没有仔细看。

现在很多人认为全球经济恢复了,我个人认为,金融行业恢复得快,实业还是慢的,没有这么快恢复。金融行业恢复快是因为政府印了很多钞票,给了金融行业很多“礼物”,用纳税人的钱、政府的钱支持了金融行业。所以这个钱的效应出来是很快的,如果没有这些钱,金融机构倒闭是很快的,估计一半华尔街就没了。

《21世纪》:你觉得金融行业的危机是已经过去了吗?

张利平:应该走出低谷吧,风险还是有。金融行业的反弹我觉得是V字形反弹,实业是U形的。

投行不会真的去做商业银行

《21世纪》:最近有一个在香港做了十几年衍生品的人说,现在国内很多产品都停掉了,这个市场几乎没了,是这样吗?

张利平:我所知道最近国资委对一些国企做对冲,投机的这一部分是限制的,但是正常的对冲业务继续在进行。但一些固定收益衍生产品的设计方面,国内本来就少,现在这块市场几乎都没了。

因为金融风暴中,西方公司受这类产品打击很大,但是我觉得这不代表市场不会回过来,做金融的人还是比较进取的。在金融风暴过后,大家在痛苦的深思以后,这个产品还是会回来的,但不能做过多的杠杆,资产证券化本身是个很好的产品,它的问题出在过度加大了杠杆和砝码,很简单的例子,好比你一个物业抵押给三家银行了,这是不对的,你一个物业抵押给一家银行还可以,抵押三次就是过度了。

我们以前买卖很多,但中国我们没有做这个业务,因为中国人不喜欢这个产品,你可以看中国四大银行的报表,持有的很少。

我们银行这次金融风暴之后一直在收缩,我们的自营业务、贷款业务都非常谨慎,我们讲究资本的效益,不是讲究过度的资本扩大去杠杆化我的资本,因为一个银行有100亿资本可以做300亿生意。雷曼为什么亏,他有100亿资本金,做了500亿生意,就是这样死掉的,只要银行相互之间不借给他钱,一夜之间就关掉了,所以经营模式方面,风险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100亿资本金的公司,你可以做200亿嘛,一半的生意是实在的,一半的是虚的,你真亏的时候顶多亏一半。你做两倍的生意,亏的时候不就变成零了吗?所以我觉得以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会非常注重自己的风险管理。

《21世纪》:真的所有的银行以后都会加一块商业银行业务吗?

张利平:不会的,当时发商业银行牌照的时候,政府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权宜之计,以后这些投行也不可能都加上商业银行的业务,他们可能会把这个牌照放弃,不会去做的。

《21世纪》:为什么?赚钱太慢了?像摩根大通这样既有商业银行又有投行不是很安全吗?

张利平:当初为什么要给他商业银行牌照?就是因为这样投行就有资金来源了,政府当时想着除了给它们注资以外,还给一个牌照,让它们从公众那里吸收存款,但回复正常业务以后,投资银行就是不应该有商业银行业务的嘛。

我们跟摩根大通是一个模式,我们在瑞士本土也是商业银行,国际上是投行,有很大的存款量,但传统的投行增加商业银行我认为改起来也很难,纯投行的商业银行很难做起来,商业银行的客户是需要年月来积累的。

银行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1 踩:5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2.42 (12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87 (15次打分)
【已經有13人表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