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專訊】聯儲局上月會議紀錄確認,局內官員已分為兩派。與其續以對收水的鷹鴿立場分之,更準確的分類方法,應是按兵不動以待通脹達標的傳統派,還是及早出手遏抑金融風險的行動派。
傳統派重通脹 不達標難加速
市場初步反應是儲局內部的分歧嚴重,大大增添預估下一步行動的難度。惟本人反而相信,支持等待通脹達標的傳統派只佔少數,而且不是局內影響力較大的幾位,因此,收水前路其實變得更明朗,甚至一如本人之前所言,縮減資產負債表一旦正式啟動,等同收水將進入自動導航階段。
根據官員過往的言行,傳統派陣營應由幾位地區儲行行長為核心,包括連續兩次對加息決策投下反對票的卡什卡里、上周稱核心通脹連續8年未達標,為局方嚴重施政失誤的「超級鴿」埃文斯,以及屢次對外表示今年只須加息一次便夠的布拉德。
相反,行動派料最少包括「三巨頭」當中兩人:副主席費沙及紐約儲行行長杜德利。費沙上月底與三藩市儲行行長威廉斯便不約而同地警告,美國資產的價格有過熱風險,投資者不能得意自滿,更有迹象表明風險胃納有所增加,即使至今未導致金融系統槓桿比率上升,亦需要密切監察問題。
資產泡沫成形 行動派憂風險
更重要的是,主席耶倫就算不屬行動派,也是傾向行動派的人。其實她已不止一次談論市場風險,繼去年點評生物科技股太貴後,上周更稱以平均市盈率計,目前美國資產價格頗為昂貴。
這站在儲局這家全球最大央行的角度,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減息至近乎零水平,並推出3輪量寬以來,超寬鬆政策無疑已經維持太久,更造成資產泡沫過大的憂慮。
因此近期愈來愈多官員認同,在美國已經全民就業下,與其無止境地追求中綫通脹達到2%這個知易行難的硬目標,倒不如將防範金融風險這個當前急務,列為優先考慮更加實際。
有別於儲局同時以保持就業市場平穩為另一政策目標,調控通脹以免經濟過熱,實是環球多國央行的唯一任務。不過,經濟增長緩慢已成新常態,加上油價低企的外在因素,通脹達標幾成吃力不討好的不可能任務,看看日本央行用了十多年的寬鬆政策,通脹仍然不見起色,便可知一二。
加央行長稱 見紅燈已經太遲
日前暗示下周三將會兩年來首次加息的加拿大央行行長波洛茲,接受德國《商業日報》訪問時曾提及,央行官員評估貨幣政策時,必須對未來18至24個月的經濟作出長遠考慮,而非臨門一刻才作決定,否則當見到紅燈時,可能已經來不及反應。
不敢說儲局是後知後覺,只是局方過去兩年,無疑顧慮太多。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