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店还得打印度牌
马诗达克先生和他的店
印度手艺店里的鞋子
开在香港的印度手工艺品专卖店起初想国际化 生意惨淡 老板转型 营业额立即上升
记者走进香港山顶广场的“MCI”印度纺织品专卖店中,看到富有印度特色的手工羊毛围巾,顿时产生惊艳的感觉。
老板马诗达克先生是印度人,8年前投资20多万元开起了这家活色生香的艳丽小店,主售手工羊毛围巾,吸引了世界各地观光客的目光,生意越做越红火,一年可赚几十万港元。
文/图/表 记者 井 楠
选址:低廉税费 旅游区 游客多
“HELLO”、“手工印度围巾”、“好靓好靓”,旅游旺季的“MCI”专卖店,人称老马的印度人马诗达克先生,卖力地转换着各种语言招揽顾客。
为什么选择来香港发展?老马的回答是:没有税费呀,各地游客都有呀。8年之前,远在印度的亲戚开设了羊毛加工工厂,老马就自告奋勇,来到印度城里人口中的“税务天堂”——中国香港寻求发展。
调查市场后,老马认为开家零售店是最便捷的销售方式。就这样,他在几家二手中介报了名,耐心等待他们找寻合适的铺面。几家中介很快都给了他答复:有的是中环写字楼附近的高档商铺,有的是尖沙咀的临街旺铺。老马斟酌良久后,却看中了位于山顶广场的一间20平方米小铺面。
这是因为,他觉得山顶广场是缆车的终点站,几乎每个来香港的游客都要过来游览。开在这里,没有错。
请翻译度过阵痛期
2002年,老马的“MCI”顺利开业了。由于语言不通,刚开业的效果并不好。老马也开始恶补语言,从普通话、粤语到法语、日语,参加了一个全面速成的研休班。他还找来了专业翻译,将自己的名片、商品简介印刷成了几种语言,店名也翻译成汉语。经历半年“阵痛”期,小店终于走上了正轨,销售额逐渐提高了。
印度店要有印度特色
如何做外国人的生意?开始的时候,他想当然地以为,在香港这种国际化大都市里,大家的审美观比较国际化,应当喜欢那些符合时尚潮流的简约图案,选货时就如法炮制。
但时间久了,老马沮丧地发现,外国游客或内地游客对国际化图案并不感兴趣。老马一度硬着头皮问了两位来自中国上海的女士,她们诚恳地说:“单求国际化图案,就该去买GUCCI、CD与CHANEL,何必来买你的手工艺品呢?印度货长得应该像个印度货的样子。”
一语点醒了老马,于是,他将小店的产品重新梳理,将那些民族特色浓、手工艺制作最为繁复的产品展现在了前列。之后,不仅外国外地游客开始感兴趣,就连香港本地人也熟悉了小店,提起山顶广场哪家小店最香艳,当然就是“MCI”了。
投资风险:
类似商品价格高昂,并非生活日用品,从香港移植到内地市场,未必很有发展前景。广东地区气候炎热,用得上羊毛制品的时间比较短。
投资潜力:
广州以及内地其他大城市中,类似的专卖店数量不多,将面临的竞争少。而随着内地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势必越来越重视手工艺品消费。
选址建议:
合富置业专家认为,在广州开办类似店铺,可有两个选择,一是到正佳广场、中华广场等租赁型的大型商场开设专门店,依托人流量做生意;二是到淘金路这样靠近外国人聚集的地方,做旅游者生意。前者风险较小,投资成本比较大,后者投资比较少,但经营风险比较大,投资者需要做一个权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