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鸿兵:美联储不得不再次介入国债购买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匿名
熱度26票  瀏覽76次 時間:2009年12月04日 14:25

正在加载中...

12月3日《凤凰网财经》节目播出“宋鸿兵:美联储不得不再次介入国债购买”以下为文字实录:

宋鸿兵:所以说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之中,除非美国现在为什么对中国非常的友好,给中国戴高帽子,拉着中国一块说我们是G2了,我们平分世界,我们共享天下等等。

这种说法的背后,在我看来就是盯着你口袋里面,你还有几千亿美元,你这几千亿不如借给我,买我的国债,因为它至少差一万亿,才能使整个债券市场不被压垮,这一万亿谁出呢?如果美联储自己不想印,那他就必须要找人借,现在环顾全世界,有这个钱的,和有钱而且愿意借给他的人有数,这个人数是非常有限的,像印度、俄罗斯这些,虽然有点钱,但是人家愿意增收黄金,它不愿意买美国国债,这时候环顾世界发现中国,看起来目前还有点钱,我得把你这钱骗过来,我就得花言巧语,来欺骗你,说咱们俩共同来治理全世界多好啊,你看你也是老大,我也是老大,我们平起平坐,这个情况全部的目的是说,你把你兜里的钱是不是先借我花花,既然大家是哥们弟兄,你不如先借我几千亿,用这个钱去补它这一万亿的缺口,但即便是中国被骗上当,把全部钱都借给它,这个窟窿还是补不起,所以最终我认为美联储不得不再次介入国债购买,如果它介入,说明这个窟窿还差几千亿。

所以说现在全世界,实际上2010年处在一种非常微妙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在美国国债上,要出问题,也是出在这个主权信用这个基础之上,也许我们看到像发展中国家,或者新兴市场国家,像东欧、希腊、西班牙、中东国家先爆发主权信用危机。

也有可能我们看到由于国债市场被压跨,美国的国债有可能先被调降,这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所以我们现在满怀信心,这个危机已经结束了,所有问题都已经解决了,但是我看到的是在表面之下,还有很多陡峭的山峰,当这个水位一退下去的时候,这些东西就会再度暴露出来,实际上我认为,这场金融危机爆发的核心和根本上的这种结构性矛盾,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大家只是靠印刷货币,靠这个办法能够暂时把这个窟窿给盖起来,就说把这个水位给涨了,不是说你把那个坑给填好了,这个不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和态度,实际上我倒是认为,这次奥巴马救市行为,如果跟1933年罗斯福的救市行为比较起来,我认为政府的介入加深了危机、加长、脱长了危机的时间长度,主要延长了危机的时间长度。

美国也有一些经济学家,最近提出像罗斯福当年的亲政,实际上使美国的金融危机延长了七年半,否则的话一次剧烈的下跌,一次非常陡峭的调整,虽然会使经济体非常痛苦,但是由于美国当时强大的生产能力,它复原也会很快,但是没有,政府的这种强行介入,强行打这种止痛剂,强行使掩盖问题这种思路,它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积累了更大的问题,这就使整个危机延长,大大脱长了,整个经济复苏过程被大大脱长了,所以这次奥巴马我觉得他在走同样的道路,他不介入危机是比较严重的一次衰退,但是复苏会比较快,两、三年可能就能缓过劲儿来。

但他以现在的这个方式介入,现在他们正在酝酿第二次所谓财政刺激,以这种方式介入,最后导致结果是拉长危机周期,使整个经济复苏变得更加漫长,而为什么现在会需要第二轮财政刺激呢?因为第一轮现在已经逐渐失效了,第一轮7850亿投进去,他信誓旦旦说要创造三百万到四百万的就业机会,当然美国失业率是5.9%。这套东西用了一年下来,我们会发现它所创造的这个就业机会,非但没有达到400万,甚至只有20万,也就是只有它计划的二十分之一,同时还损失了大量就业机会,使失业率翻了快一翻,涨到10.2%。

所以说它现在不得不考虑再次使用第二套财政刺激计划,但市场会怎么想?2009年市场为什么会出现一个V字型反弹,就是因为美国政府介入了,所有人都相信,包括市场上你刚才所谈到的这些主力,包括经济学界主要学派,统统认为只要美国政府一插手,只要这么大的史无前例的救市计划一开始,所有危机都已经彻底结束了,大家是抱着这样一种心态出现V字型反弹。但是如果你说什么?你还需要第二轮,你需要第二轮,第一轮怎么解释,那就说明第一轮失效了,第一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达到了经济预期的效果,经济反转了,干嘛还要搞第二轮,所以第二轮出台,非但对市场不是一个正面信号,反而会被解读成一个负面信号,那说明我们所处的危机,远比当初你们告诉我要深得多,这说明美国政府的介入,这么史无前例的七千多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没有起到应该有的效果,否则的话你干嘛需要第二轮,所以市场可能会进行相反的解读,这都是我们可能要面临的后序问题,所以你说现在危机结束了吗?我说可能大家乐观的太早。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敬请关注凤凰网汽车【2009广州车展】专题报道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0 踩:1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1.6 (1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42 (12次打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