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買英國爛尾樓 200港人損億元

熱度307票  瀏覽0次 時間:2017年11月23日 09:41
查看相片
誤買英國爛尾樓 200港人損億元

【晴報專訊】近年港人購買海外物業愈趨普遍,但「隔山買牛」的風險卻不少。逾200名港人疑在本港的物業展銷會,透過本港註冊地產代理買入英國「爛尾樓」,損失的金錢共數以億港元計。警方至今共接獲35名市民報案求助,並已將案件透過國際刑警,交予英國執法機構跟進。

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昨於立法會會議上表示,近日接獲市民求助稱,曾於2015年在本港舉行的物業展銷會上透過本港註冊地產代理,向英國發展商購買共涉5個發展項目的未建成樓宇單位,但該些項目其後全告「爛尾」。據報,有逾200名港人「中伏」,蒙受共數以億港元計的金錢損失。

陳帆:互聯網銷售 增執法難度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回應提問時指,警方至今共接獲35名市民報案,案件已列作「求警調查」,交由商業罪案調查科跟進,警方亦已將案件的資料,透過國際刑警交予英國相關執法機構跟進。而過去3年,地產代理監管局(監管局)與消費者委員會,平均每年分別接獲約10宗和13宗涉及境外住宅物業的投訴。

陳帆表示,據監管局指境外物業的銷售與香港的情況有頗大分別,加上牽涉不同司法管轄區的法規和稅制,以及多個不同持份者,例如境外物業發展商等,當中涉及複雜而廣泛的問題。此外,現時境外物業的賣家,可以輕易透過互聯網進行銷售和推廣活動,增加執法的困難。

視乎調查結果 決定紀律處分

他強調假若持牌人在銷售物業時涉嫌違反《操守守則》,不論其代理銷售的物業為本地或非本地物業,監管局會跟進調查,並視乎調查結果決定是否需紀律處分。該局現正籌備在今年年底前推出指引,提醒地產代理持牌人在銷售境外未建成物業時,須遵從和注意的事項。

此外,監管局亦不時透過報章撰文、刊物及其他媒體,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境外物業前應注意的事項;消費者委員會亦曾在其出版的刊物刊登文章,提醒消費者須留意在海外置業的風險。

編輯:黎家榮

美術:熊偉然

更多晴報內容,請登入網站www.skypost.hk

LIKE晴報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Skyposthk),更多驚喜

頂:18 踩:19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87 (92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44 (101次打分)
【已經有77人表態】
12票
感動
5票
路過
8票
高興
9票
難過
10票
搞笑
11票
憤怒
14票
無聊
8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