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者称中国对美国严重依赖 鼓吹对所有中国货征税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匿名
熱度54票  瀏覽2次 時間:2009年12月11日 09:50

英国《金融时报》12月9日文章,原题:美国应对中国进口征收统一关税 国际收支安排陷入了与1971年夏季相似的困境。今天的问题是不可持续的美中贸易失衡,因为中国拒绝改变立场允许人民币升值。中国空前的美元证券增持规模,是其在进口工作岗位时实施“以邻为壑”政策的产物。人民币币值低估,与征收50%或60%进口关税的影响相当。

将人民币维持在低位的动机在于,中国政府担忧,若人民币走强,国内失业率会上升。此外,人民币处于低位,有利于中国攀上技术阶梯。

中国大量持有美国证券,增强了政治影响力,让它有资格来评论美国的利率与财政赤字。而只要中国的贸易伙伴专注于巨额贸易顺差,对中国的其他要求就会相对温和。中国执意追求盲目的重商主义政策,导致美国数百万制造业工作岗位流失,美国人耐心地容忍了这种局面———简直太耐心了。当前形势的荒谬之处在于,中国货币保护主义对美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美国的财政政策。

美国可以帮助中国做出必要调整,以缓解失衡:根据入境时的价值,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产品统一征收10%的关税。实施6个月后,税率以每月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直至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下降至每月50亿美元。这种做法不乏先例。1971年美国对进口品征10%的关税,促使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允许货币自由浮动。

过不了多久中国人就会发现,较之美国人对中国商品的依赖,中国人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要严重得多。几乎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商品都能在美国国内或印尼、菲律宾买到。中国将发现,很难为不再在美国市场出售的商品找到其他外国市场。中国人可能会对美国的保护主义极其不满,威胁说不会再为美国贸易逆差提供资金。但这种喋喋不休将是空洞的,因为逆差最重要的成因就是中国购买美国证券。奥巴马政府采取这样的举措,会比其他任何措施都更有利于创造工作岗位。上世纪70年代初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僵局打破,失衡减轻,中美就可以将精力集中到朝鲜、伊朗及其他有争议的问题上。▲(作者为芝加哥大学国际经济学与金融学荣誉退休教授罗伯特"艾力伯,董琴译)

相关报道:

制造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敬请关注凤凰网汽车【2009广州车展】专题报道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2 踩:3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08 (12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52 (21次打分)
【已經有16人表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