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為新界西醫院聯網龍頭的屯門醫院,其急症求診人次冠絕全港,每年達二十二萬人次,手術室使用率亦長期「爆滿」。面對新界西人口急劇增長兼老化,對醫療服務需求大增,政府擬擴建屯院手術室大樓,其中急症室總面積將增一倍,至三千八百平方米,手術室亦加近倍至二十間,每間面積更追上國際標準的六十平方米,以提升該院整體服務量和質素,料二○/二一年度分階段投入服務。
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的擴建工程,屬政府耗資二千億元推出「十年醫院發展計畫」的其中一項。首階段的地基及公用設施遷移工程撥款,在今年第二季獲財委會通過,涉約一億六千七百萬元。新界西醫院聯網總經理(行政事務)陳志強預計,明年會向財委會申請上蓋工程撥款,料總工程費用超過三十億元。
新手術大樓將興建在舊大樓、主座大樓D座和病理學大樓中間,現為救護車停泊處的位置;新救護車停泊處,則設在新大樓對出的草地位置。陳志強指,舊手術大樓採用九十年代設計,共有十層,每層三點八米高,新大樓將合併兩層為一層,每層樓高七點六米,但當中會再分割成上下兩層,下層是能安裝更多大型醫療儀器、樓高四點五米的手術室,上層則是三點一米高的機房。
他說,新大樓建成後,舊大樓才開始進行改建,中間的牆身會被打通。他強調,會以減少對病人的影響為大前提,逐層將服務搬往新大樓,料二○二○/二一年度分階段投入服務。至於哪項服務會先進駐新大樓,則仍在規劃中。
擴建工程完成後,手術室會由十一間,大增近倍至二十間,全數進駐新大樓,每間手術室的面積將追上國際標準的六十平方米,比起以往只有四十平方米,能容納更多先進醫療儀器。至於舊大樓原用作手術室的地方,將改建為復甦病房、辦公室、儲物房和其他支援地方等。
相應的復甦病牀將由十一張,增近兩倍至三十張,面積由五平方米擴大至九平方米;深切治療部和加護病房的病牀,也會增六張,至二十八張。此外,新舊大樓地下的急症室打通後,急症室總面積將增一倍至三千八百平方米,放射科總面積也增一成七,至二千八百平方米。
人手需求方面,屯院麻醉及深切治療部部門主管林國基表示需由政府公布數字,並指屬同一聯網、將於明年投入運作的天水圍醫院初期,需要向屯院「借人手」以應付急症室服務,但強調不會影響屯院本身提供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