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清潔棒誤當糖 兩幼童疑中毒留醫
【經濟日報專訊】近年出現不少新興家居清潔用品,有兩名1歲多的幼童將有香味的「水管清潔棒」當作糖果舔,疑中毒入公院留醫,屬香港首見,嚴重可傷胃損食道。
香港中毒諮詢中心去年共接獲3,983宗中毒個案,較前年4,126宗稍降3.5%,39人死亡,年介15至92歲,大部分是自殺個案,佔21宗。
色彩繽紛有香味 可傷胃損食道
去年接獲個案不乏將家居用品誤當食物,包括首次接獲誤服水管清潔棒個案,涉及一及15個月大女嬰及17個月大男嬰,誤取水管清潔棒當糖果舔,幸獲家人及時阻止未有吞下,送院觀察,未見不良反應。
香港中毒諮詢中心、聯合醫院臨床毒理部副顧問醫生陳志強直言,水管清潔棒近年才普及,外形色彩繽紛且有香味,易令幼童誤當糖果食用,惟當中含有消化酵素且鹼性強烈,整支誤服可導致食道及胃壁受損;另外洗衣球帶有香味,亦屬容易被誤服的家品,其有效成分包括濃縮清潔液,誤服後嚴重可致肺炎。
暖包當芝麻糊食 翁腸胃藏鐵粉
另外,去年有一名8旬翁獲家人贈暖包,惟家人未有解釋用法,老翁誤當即食芝麻糊以開水沖服,5日內服下3包暖包。
老翁與家人傾談時揭發事件,送院後發現腸胃及大便中充滿鐵粉,需處方通便藥協助排出鐵粉,幸無嚴重病徵。
此外,有50歲男子獲贈日本入浴劑,惟誤解包裝上「湯」字為粟米湯,喝下隨即感喉嚨灼痛,需即時求醫。
陳志強表示,暖包內的鐵粉會黏附於胃壁,長遠將令胃壁受損致胃潰瘍,台灣曾有老嫗誤服暖包致胃黏膜及胃潰瘍的個案。
聯合醫院臨床毒理部顧問醫生謝萬里直言,不贊成家庭用品設計成貌似可食用的東西,易令小童及長者誤服,又提醒市民購買家居用品時,應考慮家中長幼是否對產品有認知。
另外,中心去年接獲12宗雪卡毒中毒個案,患者年介33至84歲,涉及進食紅鰽、杉斑及東星斑等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