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最新研究:G8减排目标迷惑公众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热心人
熱度3票  瀏覽3次 時間:2009年10月30日 08:53

章轲

2050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削减80%、全球削减50%的目标(下称“G8目标”)遭到了中国科学院的强烈质疑,其最新研究认为,“G8目标”不仅缺乏可行性、公平性,更对公众具有非常大的迷惑性。

今年7月在意大利召开的“八国集团”峰会上提出了“G8目标”。据悉,在2009年12月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发达国家很有可能提出与“G8目标”类似的议案。

29日下午,中国科协召开媒体见面会披露,受中科院学部咨询评议工作委员会的委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生态学系方精云教授带领其研究团队刚刚完成了《“八国集团”2009意大利峰会减排目标下的全球碳排放情景分析》课题。

中科院有关专家表示,由于“G8目标”确定了2050年全球减排目标,必然涉及发展中国家未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如果“G8目标”被接受,发展中国家未来拥有的排放空间如何?能否满足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人均排放而言,“G8目标”具有什么样的含义?“G8目标”能否确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平等的发展权?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在面临气候变化谈判时所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影响未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因此,中科院的上述课题对“G8目标”的科学性、公平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得出三个结论: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从2005年开始均匀减排,并且到2050年时满足G8全球减排目标,则2050年时大气CO2浓度基本达到450ppmv的控制目标。但在现实条件下,要求发展中国家从现在起就开始减排是不可能的,因此这种情景是不可能实现的;

即使发展中国家遵从极为苛刻的碳排放路径,在“G8目标”约束下, 未来45年发展中国家将短缺1/3以上的排放需求量,这将严重阻滞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根据“G8目标”,2006~2050年期间,发达国家人均累计排放量将至少是发展中国家的2倍,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的这一比例为12倍。因此,“G8目标”不但没有对发展中国家历史上所缺失的公平排放权进行补偿,相反,将加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历史累计排放的差距。这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极不公平的。

中科院有关专家对记者表示,就可行性而言,作为“G8目标”理论依据的450ppmv大气CO2浓度控制阈值不现实,缺乏可行性;就公平性而言,“G8目标”将延续历史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的不平等,并在未来继续加大这种不平等,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严重不公平。

这位专家指出,G8目标对公众具有非常大的迷惑性,试图将发展中国家纳入减排框架,不仅会阻滞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也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阵营内部因分解减排责任而产生矛盾, 甚至发生分化。因此,“G8目标”违背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发展中国家所不能接受的。

该课题组指出,即将召开的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高峰大会被认为是确定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远期目标和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减排目标的重要机会,如何在本次会议谈判中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最大权益是至关重要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0 踩:0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 (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2.67 (3次打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