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敲警鐘 「少鹽糖」還要「少肉」

熱度240票  瀏覽4次 時間:2015年11月02日 08:58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加工肉列入最高的致癌級別,港人不必為此戒肉吃素,但是無肉不歡者宜適量調整,對兒童飲食口味有重要影響的家庭和學校尤須留意,而政府除了推動「少鹽少糖」的宣傳教育,還須培養市民健康的吃肉習慣,減低不健康飲食帶來的巨大社會代價。

  火腿、香腸、漢堡扒等,不但是普羅大小朋友的至愛,有的品種更是貴價美食。世 列為與香煙和砒霜同級的致癌物,又把豬牛羊等紅肉列為二甲級致癌物,挑戰大家胃口味蕾,難免引起嘩然,收入料大受打擊的肉類生產商和連鎖食肆,就更加口誅筆伐。

  稍為令人安心的是,雖然世衛把加工肉與香煙同列為一級致癌物,同一級的「殺傷力」仍然有高下之分。按照世 推算,全球每年吸煙致癌喪命者高達一百萬人,飲酒奪命數字是六十萬人,空氣污染二十萬人,而吃肉致癌喪生者中,因紅肉而死者五萬人,因大量進食加工肉而死者三萬四千人,數目遠不及吸煙致死者。

  市場力量勝強制監管

  市民不必反應過敏即時戒肉,畢竟吃肉是人類的習慣,肉類能夠提供身體所需營養,戒肉不得其法還可能損害健康。正確的態度是正視風險,作出適量調整。餐餐大魚大肉,滿足口腹之欲卻不利健康,是普通常識,世 提供了科學根據和可量度的風險評估,供大家參考。

  根據世衛的報告,每天吃兩片火腿或一條半雞肉腸,患大腸癌風險可增加一成八,半塊牛扒,風險亦可增一成七。覺得自己吃肉太者,可以適量減吃加工肉和紅肉,吃點雞和魚等白肉,以及雞蛋和豆製品代替。出外用膳點菜,亦可多加留意。

  世 的報告引起肉類生產商和食肆等組織反彈,基於經濟利益,是意料之內。市民如果能夠改變口味,點菜選擇可以形成市場力量,食肆做生意將因應消費者需求而調節,這樣勝於立法硬性規定。實際上,即使以賣肉類食品為主的國際連鎖快餐店,為了順應健康飲食之風,近年亦提供了蔬菜素食供顧客選擇。

  港人近年對飲食健康的注重有增無已,可見諸有機食品市場日漸茁壯,多了市民在超級市場購買食品時細閱營養和成分標籤。不過,社會日趨富裕,消費力高,外出用膳更頻繁,食品製造業和餐飲業為了增加生意,不少會大加鹽醬醋,以濃味吸引消費,同時亦增大分量,誘使消費者多吃多花錢。

  擴大鹽糖委員會職能

  現時港人平均攝取鹽量超過世 建議的標準一倍,而三成港人每天的糖攝取量超標。針對港人嗜甜嗜鹹和食肆以「重口味」吸客,政府已成立了「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希望把港人的糖鹽吸納量降至世 建議的水平,減少癡肥、糖尿、心血管病和腎病等。

  世衛專家小組將於明年初針對加工肉及紅肉對健康的影響進行評估,並提出飲食建議。當局可以考慮擴大上述促進「少鹽少糖」委員會的職能,加入「少加工肉」,減少港人患癌的機會。

  不良飲食習慣不但損害個人健康,增加家庭看醫生的負擔,社會亦須承受沉重的醫療開支,當局有需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推動市民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並且爭取食肆合作推出健康食品予消費者選擇,家長和學校更須培養下一代自幼即懂得如何健康地「揀飲擇食」。

  社論

  港聞

頂:11 踩:8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13 (82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05 (74次打分)
【已經有65人表態】
13票
感動
8票
路過
12票
高興
8票
難過
7票
搞笑
4票
憤怒
7票
無聊
6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