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本市场从规模到结构正在巨变
每经实习记者张玮
在本月13日举行的“世界经济与中国:危机后的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国际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表示,危机后金融业将进行全面和重大改革,金融业的瘦身不可避免。同时,全球资本市场从规模到结构都在发生变化,外汇交易也开始大规模下降,从一天4万亿美元的规模逐渐下降到3万亿美元多一点;金融监管将会进一步加强。
金融业面临“瘦身”
“静悄悄的革命正在发生,这就是对整个金融业在根本上、结构上、动机上、监管上进行总体的改革,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金融格局不可避免地将产生变化。这一切会在2010年彰显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全球金融结构和模式。”朱民指出,即将到来的2010年将是对金融业进行全面改革和全球金融结构调整的重要一年,未来一年,金融业将会面临巨大变革,这些变革已初现端倪。他表示,一个新的全球金融稳定增长的治理金融结构正在稳定形成,并将在2010年基本形成它的框架。
在解读金融危机后的全球金融业呈现的变化时,朱民指出,当前全球银行业不良资产和“有毒资产”仍然很多,在不良资产清除掉以前,金融业难以稳定,而金融业要全面强化监管,在此情况下,金融规模缩小将难以避免。
朱民认为,经历危机后,经济衰退幅度堪比“大萧条”,尽管环比出现了局部增长,但同比复苏力度依然疲弱,特别是全球贸易急剧萎缩。实体经济需求下降,贸易急剧萎缩以及消费者财富、收入减少等,都导致金融需求的下降,金融业“瘦身”不可避免。
资本市场发生变化
朱民进一步指出,全球资本市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股票市场筹资下降;债券市场分化,其中国债飙升、公司债增长、国际债和金融机构债停滞;外汇市场交易量下降,衍生品市场萎缩。
他分析说,2008年股市市值在2008年底下跌几乎50%,银行业是增长的,债券市场是增长的,金融衍生产品面值跌了20多万亿美元,现在继续下跌了50多万亿美元,引起了结构性变化。
此外,全球资本市场的变化还体现在几个方面:全球金融业盈利结构和盈利水平发生变化,盈利水平整体下降而盈利模式在更多走向为实体经济服务。全球资本流动在急剧减少,其中,全球私人资本流动大幅减少。
明年二季度后或现紧缩政策
在该研讨会上,德意志银行大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则预测:中国经济将呈现“V+U”型走势。
马骏认为,2009年一到三季度,第一个大“V”型已经形成。第二次“U”型的下行底部较浅,但是时间会更长,他预计最终反弹会在2010年年底。
马骏指出,“U”型走势或在2010年二季度出现。“2009年二季度是18%的巨大反弹,光是这个基数效应就会使明年二季度有两到三个百分点的同比下滑。”他表示,目前我国出口增速在提高,投资增速在下降,消费基本保持稳健。
其中投资减速主要是因为,按照目前同比增长速度和今后将要出现的通货膨胀压力,财政赤字明年很难超过今年。在这样的条件下,财政支出的增长很难超过财政收入的增长,财政收入的增长明年也就在15%左右。
今年政府财政支出支持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是75%左右,反映出非常大的刺激力度。马骏预计,明年这部分固定资产投资或为20%。明年二季度以后,水平会相对比较高,政策紧缩的力度可能会加剧,甚至不排除不对称加息等情形,这些会对资本市场构成一些风险因素。
银行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