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军力:印度借力俄美
“印度不能信任中国。”据印度“雷迪夫”网站12月23日报道,包括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米什拉和前陆军司令马利克在内的人士在一次新书发布会上称,中国今天对印度构成的威胁比1962年中印爆发冲突时更大。
无独有偶,在不久前印度总理辛格先后对华盛顿与莫斯科的访问中,他当场提醒美俄领导人注意“中国因自信而表现出的顽固”心态,并公开指责中国近期在边界和其他双边问题上采取“挑衅举动”,还声称他本人“无法理解中国行动的原因”。同时,辛格也不忘暗示美俄两国,希望能够“找出应对中国军事发展的共同点”。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贵洪教授对记者指出:“在印度统治者根深蒂固的思维意识中,中国一直就是竞争对手。”他认为:“印度的举动并不是一下子就冒出来的,而是印度过去、现在、将来长期政策中的一部分。”
“对于您所询问的问题,我们会尽快给您答复。”12月25日印度驻华使馆一位官员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但截至3天后记者发稿时,印度使馆仍无回音。
俄美之间:印度“左右逢源”
12月6日,刚结束访美之旅的印度总理辛格抵达俄罗斯,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访问期间,辛格会晤了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据俄罗斯新闻网透露的信息显示,俄印领导人谈判的重点是两国之间的防务合作问题。
长期以来,印度一直是俄罗斯头号军火买家,而俄方也一直对印度方面有求必应。据新德里智囊机构“观察家基金会”防务问题专家莫汗迪透露,辛格访俄期间,两国不仅签署了核能合作协定,还就战斗机和航母项目达成协议。
根据印俄最新协定,俄罗斯将协助印度增建至少四座核反应堆,每座反应堆价值15亿美元,将设在印度南部坦米尔那都省古丹库兰地区。俄罗斯目前已经为印度兴建了一座核电厂,印度还拥有两座1000百万瓦的轻水反应堆。辛格在莫斯科表示,印度考虑要求俄罗斯在印度北部西孟加拉国省哈瑞普地区兴建第五座原子反应堆。
在此之前,印度与美国已签署了一份类似的协议。2006年3月,印度总理辛格与访印的美国总统布什在新德里签署《印美民用核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美将向印提供民用核技术、核燃料及核反应堆。不过,相比之下,此次印俄核能协议在对印度核试验“放行”的道路上则走得更远。
除了在核合作方面达成协议之外,俄印两国另外一项引人关注的交易是,印度空军计划出资100亿美元购买126架多任务型战斗机。其实,印度的武器装备超过70%是由俄罗斯提供的,印俄之间有多达200多个军事合作项目、总值超过200亿美元。据透露,在辛格访俄期间,俄罗斯与印度还就“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的改装费用问题达成了最终的协议。根据印军方消息人士日前透露的消息,印度将总共向俄支付23亿美元的航母维修和改进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辛格总理在近六个月时间里第二次访问俄罗斯。辛格强调称:“印度与俄罗斯的关系,印度一直视为首要之务,不会受到其它任何国家的影响。”外界普遍猜测“这番话无疑是针对北京方面”。
更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的还是印度能够“左右逢源”。辛格刚刚走出白宫的宴会厅,又踏上了克里姆林宫的红地毯。在华盛顿,奥巴马政府重申印度天然盟友的地位;而在莫斯科,俄罗斯方面则一再向印度保证“在与中国发展交往的时候,决不会牺牲印度的利益”。
对此,美国《时代》周刊日前发表文章评论称:“出于共同的战略目标需要(平衡中国),俄罗斯和美国在对待印度的问题上,都心照不宣地采取了扶持和帮助政策。”
针对印度一系列雄心勃勃的军备扩充行动,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战略研究所(SSI)的布莱恩·海德瑞克教授在近日发表的专题报告中断言:“印度已从一个地区性军事大国,转变为一个全球性的军事强国。”
针对中国:印度“远交近攻”
不仅是在战略和军备上印度对中国频频施压,而且在一些日常的事务上印度也一直针对中国。
9月底,印度政府以“保护低层劳工”为由,修改雇用外国劳工签证条例,给数万名在印度从事基建工作的中国劳工和技工下了逐客令,数千名中国劳工必须在10月31日前离开。印度方面的这一动作不仅给中印双方的经济利益带来损害,而且也严重影响了中印两国的信任关系。
近日,印度航空局(AAI)也出人意料地宣布,原来批准中国一家建筑公司协助果阿市扩建民用机场的合同“已被撤销”。理由是果阿达堡林机场“太靠近印度海军驻当地的基地,地点敏感”。
印度还在中印边境地区大规模扩建基础工程。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陆军参谋长迪帕克·卡普尔将军日前表示,印度必须加强其东部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赶上中国在西藏自治区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日前的讲话更是充满“冷战色彩”,非常具有煽动性。据《印度快报》报道,安东尼在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学院(IDSA )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与巴基斯坦加强军事领域内的合作,仍是令人担忧的方面。我们必须对中国的军事能力保持持续的评估,并且因此准备相应的回应措施,而且我们也还需要随时保持高度的警惕。”
复旦大学的张贵洪教授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印度执行的是一种‘远交近攻’的战略,面对美国、俄罗斯,希冀以牵制中国提升身价;但对于周边国家,印度则不同程度地与巴基斯坦、缅甸及中国等国交恶。”他认为:“从长远来看,与中国友好共处,重视亚洲,才是印度走向强国的正确道路。”
在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的沈逸博士看来,自从1962年之后,印度就始终抱着一种战败国的心态,“失败者对胜利者往往有一种自然的戒备和防范心理,这也是一种人们可以理解的情绪。显然,印度不应该让这种情绪失控,如果印度想要崛起,必须先走出过时的冷战思维,与中国开展新时代的友好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