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全球经济新动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无其人
熱度82票  瀏覽2次 時間:2009年12月14日 09:17

牛年行将逝去,新苗头接踵而来:复苏的世界正在分裂,向上的市场正在分化,理性的投资者也开始驻足沉思。

刚刚过去的两周时间,在新兴经济体迪拜和越南把全球撕开一道裂缝后,发达国家日本和美国又给世界带来了不安。

12月8日,为了应对日元升值和通货紧缩,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上宣布实施一项总额为24.4万亿日元(约合2741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避免经济恶化,疗救失业之痛。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罗奇还就此指出,日本新刺激计划显然“微不足道”,它在政策上需要更为激进。

话音未落,北京时间12月9日凌晨,在布鲁金斯学会发表的演讲中,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刺激就业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其措施包括向基础设施项目投入更多资金,继续帮助经济摆脱衰退。

而几乎与此同时,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向全球发出警告说,美国经济正遭遇一场“可怕的逆风”,其中包括就业市场疲软、消费者开支谨慎以及信贷紧缩等,并再次保证将“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创纪录的低利率水平。

毫无疑问,从迪拜到越南,从东京到华盛顿,全球经济正在出现新的动向。这些新动向尤其是美日的最新举措表明,全球经济即便从衰退中复苏,形势也将十分艰难,并可能预示着全球新一轮刺激的开始。而此时,经济学家们还在热议“如何消除原有刺激的坏影响”,所谓“将致恶性”云云,看来并未阻止美日继续放松货币之步伐。

客观分析,实施第二轮刺激,美日有不得已之处。高达两位数的失业率,正在折磨美国的经济复苏;而严重萎缩的国际需求,在明年预期仍将严峻的情况下,也让仰赖出口的日本感到了寒意。

看上去确实如此,依靠政府刺激起来的世界经济,其基本面还无法真正让人安睡,就业难题待解,需求依旧不足,私人投资仍显低迷。

在中国,刚刚结束的,在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判断上,其调子也充满了冷静和克制。会议在强调宏观政策需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外,还特别提示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牢固,明年国际环境依然十分严峻,全党全国既要增强必胜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

如是看来,全球经济复苏确需大力夯实,未来仍将低调前行。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美日等发达国家大病初愈后的苦衷,其当下及来年之首要经济任务,仍需先站稳脚跟,再谋“退出”之策。非此,殊为不易的复苏成果极可能毁于一旦。

但是,继续以政府刺激的方式来维系复苏和推动发展,却值得商榷,需要反省,必须警惕。因为此种政府刺激,必然再次加大对货币的需求,其实质就是以制造更大的泡沫来应对泡沫,以制造更大的危机来应对危机,这不但容易引发全球第二轮刺激潮,也会使经济复苏的质量大打折扣,更可能刺激全球新一轮资产泡沫,堆积风险。

在深陷危机之际,下猛药救急无可厚非,但在复苏确立之后再行此法,即便其刺激额度与此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也同样会令市场深感意外和困惑,甚至极易刺激投资者神经,引发人们对“二次探底”的恐慌。

而从美日现在的经济状况分析,显然并未到非此不可的程度。据统计,美国经济在三季度已经正增长3.5%,其就业形势月环比仍在明显地继续好转;日本经济也已走出最艰难时刻,虽然复苏还显微弱,但其GDP同比已连续两个季度正增长,基本面得到连续改善。

退一万步,即便美日此举真的预示着全球经济将再次探底,对全球的投资市场而言,其实也并非完全利空。在一定意义上,这至少意味着全球的宽松货币政策仍需长期维持,市场流动性还可以继续得到保证。

但需要警惕的是,此种背景下,实施超低利率的美元、日元,极易成为国际热钱理想的融资货币,势必使本就热钱汹涌的世界,出现更加泛滥的场景。而领先复苏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内地,随着新一轮城镇化的启动,各种题材必将应运而生,从而很可能成为国际热钱的首选之地。据报道,目前也有大量热钱囤积中国香港,随时可能“白衣过江”出击内地。

对此,监管当局务必高度警觉,及早做好应对之策,不能听之任之。否则,西方发达国家还在不断制造的巨额流动性,加上国内今明两年释放的天量信贷,最终势必吹起中国乃至亚洲的资产泡沫,继续扭曲投资与消费的结构,为经济增长留下隐患。

但是,如果泡沫不可避免,聪明的投资者也不必怨天尤人,而应从容面对,冷静参与,享受泡沫带来的增长。因为我们始终相信,对投资而言,即便在悲观的世界里,同样可以找到令人乐观的机会。

只不过,投资者在参与的同时,务必认清热钱的邪恶一面,永远要将风险放在首位。因为一旦热钱潮退,或者预期生变,势必触发资产泡沫的崩解,之后的市场必是一片残垣。这个时侯,将受损的不仅是广大的普通投资者,正在健康向上的市场也可能遭到严重破坏。

基于此,监管当局有必要提前布控防患于未然,阻断市场大起大落的危险基因,进而维系中国牛市的持续久远。诚如是,则善莫大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点击这里在线阅读原版《投资者报》

敬请关注凤凰网汽车【2009广州车展】专题报道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3 踩:2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83 (23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1.09 (23次打分)
【已經有31人表態】
11票
感動
7票
路過
3票
高興
2票
難過
1票
搞笑
1票
憤怒
4票
無聊
2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