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為對抗香港頭號癌症-大腸癌,衞生署預計今年九月推出「大腸癌篩查先導計畫」,資助六十一至七十歲的合資格港人,在三年內分批接受大腸癌篩查,總資助額為九千零六十元,預計約三十萬人受惠。市民經進行大便隱血測試,並證實呈陽性後,才會進行大腸鏡檢查,政府資助最多八千五百元,市民僅額外自付最多一千元。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二○一三年數據顯示,本港每六名患癌新症中,便有一人患上大腸癌,超越肺癌,成為本港頭號癌症。為預防大腸癌,政府於一四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推行耗資四億二千萬元、為期三年的「大腸癌篩查先導計畫」,衞生署昨宣布今年九月推出。
政府將資助一九四六年(七十歲)至一九五五年(六十一歲)出生的合資格港人,在三年內分批接受大腸癌篩查,約三十萬人受惠,其中三百一十三人為早期大腸癌個案。首批為一九四六年(七十歲)至一九四八年(六十八歲)出生的市民,署方預計其中三成,約五萬多人率先受惠,署方會視乎市民反應和服務進度等,最快一年內再推展下一個年齡層。
合資格人士會先到參加計畫的基層醫療醫生,進行大便隱血測試。醫生會給予兩支大便測試收集棒,病人在家自行採集樣本後,須交予指定收集站,例如公立醫院和連鎖醫療集團門診等,一兩天後會接獲化驗報告結果。如呈陽性,基層醫生會為市民進行第二次診症,跟進化驗結果,並轉介至腸胃肝臟內科或外科專科醫生,進行大腸鏡服務;如呈陰性則只會作個別通知,並於兩年後再復檢。
基層醫療醫生每次診症可獲二百八十元政府定額資助,餘額則由病人自付。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主任程卓端相信,大部分基層醫生不會另行收費。
病人在照大腸鏡服務過程中,如沒有切除瘜肉或組織,政府將資助七千八百元;如有,政府將資助八千五百元,有關費用已包括診症,以及病人所需藥物如瀉藥。有關醫生不可收取超過一千元的額外費用,即病人最多自付一千元,而醫生在三年內不得加價。有關醫生名單以及相關收費,會在網站 (http://www.colonscreen.gov.hk)及診所海報上列明。
署方指,計畫需要一百至三百名基層醫療醫生,以及十五至二十名相關專科醫生參與,遂呼籲有關醫生於今日起登記,成為服務提供者;合資格人士和相關醫生參加計畫前,須先登記參加電子健康記錄互通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