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领航高效生态经济 预计到2015年产值将破9300亿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热心人
熱度61票  瀏覽2次 時間:2009年12月04日 14:26

本报记者 徐锦庚 马跃峰

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2008年,黄河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已超过15%。预计到2015年,这一地区将突破9300亿元。

“黄河三角洲开发,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突出高效生态经济主题,在发挥比较优势上加大力度,在发展循环经济上走在前列,在改善提升生态环境上树立典范,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开拓创新,实现速度、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探索大河三角洲开发新模式。”山东省省长姜大明说。

一直备受关注

多年酝酿期盼终破茧

黄河三角洲地区位于京津冀都市圈与山东半岛的结合部,与天津滨海新区最近距离仅80公里,和辽宁沿海经济带隔海相望,是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向西可连接广阔中西部腹地,向南可通达长江三角洲北翼,向东出海与东北亚各国邻近,还是山东省对接滨海新区和京津冀都市圈的前沿和枢纽地带。

长期以来,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建设一直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并做出重要批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黄河三角洲开发就被山东省委、省政府列为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而进入以来,“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更是连续被列入国家“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纲要。

最近几年,山东省委、省政府适时启动新一轮的黄河三角洲开发,将其作为山东全省重大发展战略的建设重点。2008年省政府编制《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并出台《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大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建设的支持力度。

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实地调研,在山东省《规划》建议稿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经多方征求意见并多次修改完善,10月,国家发改委将编制完成的《规划》(送审稿)报国务院,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规划》。

处于产业北移中间带

拥有未利用地近800万亩

“黄河三角洲资源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巨大。”山东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介绍,区域拥有未利用地近800万亩,人均未利用地0.81亩,比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高45%,适宜大规模开发建设。“在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调控政策、投资项目与建设用地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东部沿海及国内发达地区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受到土地、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产业由南向北、由东向西梯次转移的趋势明显。黄河三角洲地区处于产业北移的中间地带,拥有大量国家鼓励开发的盐碱地和荒草地,面临着主动接受辐射、集聚生产要素的战略机遇。”

冬日赴东营、滨州等地采访,记者真切感受到:随着瓶颈制约的逐步突破,黄河三角洲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条件已经具备。滨州北部沿海地带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等条件束缚,长期以来发展缓慢。滨州市适时启动沿海生态科技产业开发带的开发建设,建起一条总长210公里的防潮大堤。防潮大堤不仅成为一条保证几千平方公里土地免受海潮侵袭的“长城”,而且使滨州新增土地63万亩,保护滩涂开发100多万亩。此外,滨州被交通部正式批准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滨博高速、滨大高速及荣乌、津汕高速公路滨州段、滨博高速公路黄河大桥、惠青黄河大桥、滨州公铁黄河大桥等构筑起了便捷的陆路交通网,实现了由交通末梢城市向国家级交通主枢纽城市的跨越。

“规划建设区域性大港和铁路、高速公路,将为黄河三角洲开发提供支撑保障;加快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扩大直接利用海水和海水淡化规模,将有效缓解水资源制约。大规模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基础和条件日益成熟。”费云良说,山东省全力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于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循环经济

滨海新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敬请关注凤凰网汽车【2009广州车展】专题报道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1 踩:7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07 (14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1 (20次打分)
【已經有19人表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