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位大排長龍 社福界憂慮多 最怕「有券無位」

熱度142票  瀏覽5次 時間:2016年1月26日 09:18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政府一再押後的「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試驗計畫」,可望日內宣布推行細節,社福界有提供的安老服務機構仍對計畫深表憂慮,有提供長者服務的社福界認為,自負盈虧院舍宿位已很短缺,加上券面值大約萬一元,長者要自付更大金額入住,面值太低,誘因不大兼隨時「有券都無位住」。

  監管不足 院舍質素須改善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助理總幹事(營運)王惠梅指出,院舍券其中一對象,是針對社福機構營辦的自負盈虧院舍,但現時這類宿位仍大排長龍,且有短缺,推出院舍券後,亦難見有新增宿位供應,「有券都用不到」;若因此而加快向私院、買位私院推院舍券,社署目前監管制度又未見大改善,令人憂慮如何確保院舍券,可惠及長者住院質素。

  此外,她認為,院舍券資助金額不應劃一,應更彈性按長者評估、個案分類而掛鈎,並非只單一按入息水平決定共付金額。她指,社福機構一直建議增設一獨立個案經理制度,為長者提供清晰訊息有助揀選,應由社署職員或特別單位組織擔任,盡量保持中立,若交社福機構或長者中心做個案經理,恐難免有角色利益衝突。

  她解釋,部分長者地區中心已推社區照顧券,若由該類機構中心一併推院舍券,有機會向目標長者一條龍催谷硬銷以院舍券入住旗下院舍,「未必真的由長者需要、身體狀況出發,只求他們有入院,長者面對選擇困難。」

  面值太少 長者自付近萬元

  香港復康會行政總裁伍杏修指出,院舍券面值若維持一萬一千元或略高少許,入住自負盈虧院舍也難應付,因四人房目前每月收費數約一萬八千至一萬九千元;換言之,一般收入長者領取院舍券後,亦要自付近萬元補貼月費,但最終也未必有空位入住。

  他指出,過去多宗安老院舍服務欠佳及虐老事件,正正反映社署監管漏洞重重,如不撤底糾正,恐難有效推行新券。

  要聞

頂:5 踩:8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65 (34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1 (51次打分)
【已經有44人表態】
7票
感動
4票
路過
5票
高興
9票
難過
4票
搞笑
5票
憤怒
4票
無聊
6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