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谈判下一步:博弈议事规则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热心人
熱度6票  瀏覽2次 時間:2009年12月24日 10:06

文/左志坚

我在哥本哈根呆了两周,最大的印象是,这会开得热闹。

几乎是开幕式一结束,斐济女孩的眼泪刚收起来,澳大利亚的代表就马不停蹄地挑起了口水战。然后就没停过。

吵了两个礼拜之后,上周末,大会草草收场。谈判代表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媒体却还在吵。

昨天是英国气候大臣批评中国阻碍谈判,今天英国媒体又说是“基础四国”出现了裂痕。个人看法,这个是哥本哈根口水仗的延续。

事实上,据我观察,哥本哈根会议期间,大多数媒体报道内容主要就是口水战。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来而不往非礼也……反正读者都喜欢看人掐架,或曰博弈。可怜大会的主题反倒被淹没了。

哥本哈根大会本意是要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以往的谈判过程,都是代表团谈技术性问题,部长来签协议。

现在,减排议题各国空前重视,因为这一方面涉及到国家责任,另一方面又涉及到国家发展空间问题,直接关乎各国的核心利益。这样技术性谈判倒是没多少可说的了,因为减排量再多,对方可能也不会满意。所以,就变口水仗了。

这就好比米利班德批评中国,说中国阻碍了大会的进程。实际上,只要会议结果不能如其所愿,他都会给谈判对手扣这样一个帽子。哥本哈根会议的两周,各阵营代表互相扣了俩礼拜,而且为此废寝忘食。

看着每天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第一周记者们还挺新鲜、好奇、兴奋,第二周,陪谈判代表熬夜的媒体记者就有点审美疲劳了。到后来,代表们在开发布会的时候,有的记者在媒体中心玩起了纸牌,喝起了鸡尾酒。

但各国谈判代表和政治家总得给小岛国家有个交代,也需要为人类的子孙后代着想。

现在看来,联合国目前的这个谈判框架可能永远谈不出什么来。

表面上看,这次哥本哈根会议当然是非常透明,每天都有无数场发布会,发布会却基本上是反复强调己方的利益。

同时,会议本身也绝对民主。每个国家,无论大小,发言时间都一样,而且可以插嘴。结果就是,没完没了。

看完整个会议,我和我的同事们都确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如果哥本哈根会议再延期两周,也谈不出什么结果来。

事实证明,决定大会进程和走向的,无非是那么几股实力集团。应该迅速为谈判瘦身,减少代表数量,为各方妥协提供便利。否则,到明年墨西哥时,仍然不会有实质进展。WTO谈判拖一拖无妨,气候谈判要是再拖个几年,那些小岛国家真得人间蒸发了。

往深里说,这次谈判逐渐失控的重要背景是,欧盟站到了美国一边,西方集团一起狙击新兴大国,但他们低估了发展中国家的谈判手腕和决心——中国、印度等国已经退无可退了啊。

哥本哈根是一个新的起点,在哥本哈根之后,在国际格局调整的背景之下,气候政治的分歧可能会继续加重。哥本哈根刚刚落下帷幕,接下来的气候交锋已经开始了。

目前老机制谈不下去,气候问题得解决,就需要新机制。如何设计新机制,请哪些人来谈,这里头就大有讲究了。这将是另一场博弈,而且已经开始了。

对于米利班德批评中国的动机,我不怀好意的揣测,也是他希望在设计新机制时,为本集团占据点优势地位。

但经历了哥本哈根那么大规模的口水持久战,这一招还能有多少效果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敬请关注凤凰网汽车【2009广州车展】专题报道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0 踩:1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5 (1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2 (1次打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