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味吸客創商機 嗅出錢途
【經濟日報專訊】近來不少氣味物品與裝置推出,大賣生活創意。但氣味同時也是市場營銷大商機,不少商家靠氣味吸引生意,相關公司也紛紛成立。視、聽、味、觸四感以外,連嗅覺也是商業計算。
香薰蠟燭、精油等等大家見怪不怪,既可令環境更舒適,也有不少人相信可以鬆弛神經。不過商家怎會滿足於這些大路產品?根據英國《衞報》介紹,臨近聖誕就有各種新奇的氣味產品可供人購買,首先有一款「氣味播音器」(Scent Speaker)的裝置,連上智能手機app,裝置會自動噴出不同的氣味去配合當下心情。
炸雞味甲油 喚醒回憶
另外還有一套旨在透過嗅覺喚醒回憶的產品,內含的氣味無可名狀,但宣稱聞完後可以讓人喚起沉睡的記憶。除此以外,還有一些惡搞性質居多的氣味產品,例如連鎖快餐店肯德基,最近就推出了一款炸雞味的香薰蠟燭,在家也可以有如置身炸雞店。
以上這些氣味產品都講究創意和心思,不失為送禮之選,但氣味在商業世界的應用,其實不止於創意生活用品,更是商家倚重的促銷工具。
利用精心安排的色彩、音樂、店舖布置來吸引顧客是商家慣招,但近年就興起所謂的「氣味營銷」,靠着不同氣味,去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氣味無影無蹤,對顧客有多大影響力?科學家發現,嗅覺是人類成長時最早發展完整的感官,而且透過嗅覺神經傳遞的信息,可以直達腦部掌管情緒和記憶的區域。換言之,氣味對人類行為有很大的影響。一絲變壞的味道,足以讓人放棄一頓飯,但如果單靠視覺,卻未必這麼容易察覺食物的異常。
而一絲氣味的改變,竟可以為商家帶來驚人的生意增長。其中一個例子,就是一個加油站試驗過在附屬的便利店中,加入人造的咖啡香味,店裏飲品的銷售額結果暴增三倍;球鞋品牌Nike在店裏引入人造香味,就讓顧客的購買慾增加80%。就算沒有真收入,也可以提升企業形象,新加坡航空在熱毛巾中加入香味,結果大受歡迎,公司更特別為香味命名。氣味營銷的威力可見一斑。
促銷以外 提升企業形象
當然,不是所有氣味都能吸引顧客,有商家就曾經弄巧成拙。早前撤離香港的服裝品牌A&F,不少人都會記得店裏瀰漫的那股濃郁古龍水味,有專家研究,這種古龍水味可以吸引年輕人,但對其他人而言可能會帶來一種焦慮感,變相趕客。
為了小心安排店內的氣味,就衍生了不少專門調配店舖香味的公司。這些公司既有大量不同的氣味可以讓商家選購,更可以根據商家目標顧客的年齡層、性別,或者特定的品牌形象,甚至特定節日,調配出獨有的氣味,儼然是市場營銷的新興產業。數年前的統計,全美國1至2成的零售商,都已經有使用氣味營銷的策略。
氣味營銷不止在外國,貿發局2013年也指出氣味營銷已經進入到香港市場。例如本地一間牙醫診所,就在診所裏噴灑棉花糖香味,讓小孩子不會被診所的消毒藥水味嚇跑。相信在未來,靠氣味裝飾店面的商家會愈來愈多。
購物過程 不再當家做主?
購物是現代人喜愛的活動,產品到手有時還是其次,購物過程才是不少人享受的地方。但你以為全部都是自己當家做主的決定嗎?實情可能是在走進一家店開始,音樂、色彩、布置以外,甚至連氣味都是商家安排,要人大破慳囊的精心設計。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