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政积极探索:竞争拿资金 不撒胡椒面
有限的财政资金如何促进结构调整,广东财政积极探索——
本报记者 李丽辉
引入竞争机制,财政资金“扶优”不“救穷”
广东作为最早的沿海开放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排头兵”,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然而,广东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在珠三角地区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的同时,东、西两翼人均GDP却不足1800美元;在吸纳大量外省劳动力就业的同时,省内几百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却在苦觅出路……
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广东省提出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双转移”战略:将珠三角地区一些已经没有多少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的产业向东、西、北部欠发达地区转移;将欠发达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和就地就近就业。为此,从2008年5月起,广东省财政专门拿出75亿元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欠发达地区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区建设。
欠发达地区没有不缺钱的,但省里的扶持资金有限,如何分配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真正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亲自“点题”,决定改革以往“撒胡椒面”式的平均分配方式,大胆引入竞争机制,由各市参与竞标,胜出者才能拿到“真金白银”。整个竞标过程充分体现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把各市的经济发展思路、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方案摆到桌面上,各市竞标团队公开答辩,评审专家现场打分。评审指标不但要看产业转移园区现有规模和长远规划,还要看当地政府科学发展的思路,推动形成经济增长极的潜力,对区域发展的带动能力,以及环境生态保护的措施等。谁的发展思路更科学、方案规划更缜密,谁就能够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
“财政资金实施竞争性分配改革是一个创新,目的是通过财政资金集中投入,支持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关键、最急需、辐射带动效应最大的领域,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进而实现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刘昆说。
“等、靠、要”不灵了,发展才是硬道理
“作为肇庆市竞标团队的领队和主辩手,两个多月的准备期间我几乎没有回过家,压力真是太大了。”谈起去年8月参加首批省财政扶持资金竞标时的场景,肇庆市代市长郭锋至今仍历历在目。
郭锋说,市委市政府几次开会研究产业园区建设规划,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并专门组织了竞标团队,精心准备申报材料。功夫不负苦心人,竞标团队充满信心的陈述和答辩,充分展示了肇庆工业园区建设前景和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潜力,赢得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第一笔5亿元产业转移扶持资金,终于花落肇庆。
“5亿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差不多相当于一年的市级财政收入。这么大一笔钱,对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是可想而知的。可以说,肇庆是这次改革的受益者,把握住了发展的先机。”郭锋感慨地说。
河源市是广东的重要生态屏障,承担着东江中下游4000多万人饮水安全和向香港输水的重任。河源也是个穷地方,贫困县占全省近1/3,人均GDP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1/3,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以前向省里要钱,河源 “哭穷”的时候多,说的主要是市里的困难。要来的钱也很有限:省里一年能多给1000多万元,兄弟市再帮扶个百八十万元。但这点钱对于河源的发展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无法派上大用场。
河源市市长刘小华说:“这些年,我们悟出一个道理:河源要富,不能只靠省里转移支付、兄弟市的帮扶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关键是要靠我们的双手创造财富。”在产业转移扶持资金竞标会上,河源展示的是环保与经济“双赢”的发展之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河源的发展理念和规划方案得到了专家评委的充分肯定,河源在去年获得首批扶持资金5亿元后,今年9月又梅开二度,再次获得5亿元扶持资金,成为这次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中的大“赢家”。
省财政厅副厅长曾志权介绍,从2008年8月到今年9月,全省75亿元产业转移扶持资金已经分五批分配完毕。从竞标结果看,有13个市获得了5亿元扶持资金;有两个市拿到了10亿元扶持资金;还有两个市没有中标,一分钱也没拿到。
从取得的效果来看,改革打破了以往平均分配和逐级下达财政资金的分配模式,切实增强了各地加快发展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真正认识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只有用心投入、转变思路、科学发展,才能争取到省级财政的有力支持。目前,围绕推动“双转移”和加快发展,各地研究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已远远超出5亿元扶持资金的意义范畴,为全省未来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增添了更大的后劲。
财政投入1元钱带动社会投资7元钱,放大效应明显
走进河源市中山产业转移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厂区周围3万平方米湿地中绿叶摇曳,鲜花盛开。开发区负责人介绍说,这个污水处理厂总投资6000多万元,就是用省里扶持资金建的。整个园区的污水经过处理后,还要排入这3万平方米的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处理,使出水水质达到地表三类水标准,再用于电厂生产和园区景观绿化。
获得省产业转移扶持资金10亿元,对财力薄弱的河源市可谓是“雪中送炭”。园区新增投入9.81亿元,加快开发建设步伐,园区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投资吸引力大大增加。世界500强企业香港,就是从珠三角搬到河源落户的。龙记集团技术部负责人说,集团主要从事模具加工,厂房占地大,工人多。河源土地储备丰富,水电、劳动力价格是全省最低的地区之一,在这里办厂比在珠三角投资成本可节约30%以上。
刘小华说,有了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目前,产业转移园已初步形成了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和以模具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两大主导产业。今年10月,首期投资280亿元的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正式动工,建成投产后3年内将形成120亿元产值,并带动大批新能源、新材料项目落户。河源已经由过去的招商引资变为招商“审资”——只有符合本地区发展方向、环保达标的项目,才能在河源安家落户。
大规模产业转移扶持资金的集中投入,不仅为园区各项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且为各地扩大融资、加大投入创造了条件,各中标市产业转移园建设步伐加快,一批园区不断显现出强大的带动力和辐射作用,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从前三批示范性产业园区情况看,省扶持资金直接带动社会资金投入318亿元,带动投入的平均乘数达1∶7,财政资金投入的放大作用十分明显。
在园区建设的带动下,东、西、北地区发展不断加速。今年上半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9.6%、7.7%、8.1%,高于全省 2.5、0.6、1个百分点;粤东、西、北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3.8%、9.96%、14.32%,高于全省8.94、5.1、9.46个百分点。全省累计新增转移就业69.5万人,同比上升42.7%,珠三角地区截至5月累计新增43.4万人,同比下降24.1%,人力资源区域配置明显优化。
刘昆说,省产业扶持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的顺利推进,为今后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还需要再接再厉,做好改革后续的各项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下一步,广东省财政部门将组织各市对产业转移扶持资金使用绩效进行自评,并建立严格的全过程跟踪问效制度,开展绩效督查和重点绩效评价。同时,进一步深化竞争性分配改革,加强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绩效管理,在需求弹性较大、支持经济发展的竞争性领域,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电子
制造业
新材料
新能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敬请关注凤凰网汽车【2009广州车展】专题报道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