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球竞争格局演变的七大判断
商业价值杂志专栏作家 吴霁虹
“美籍华裔学者,长期致力于全球竞争战略与创新管理的研究、教学、实践。2003年至今任教于伯克利加州大学哈斯商学院。企业商业DNA理论的创建人。代表著作:《下一步:中国企业全球化路径》。现任管理研究院企业创新研究所所长、客座教授。”
21世纪中国企业决策者必须要有的战略观。
无论是一个国家或是一个企业,决策者的第一战略观是要能准确判断全球竞争格局的演变,这样才会智慧地部署战略性资源、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今天的中国企业,就算不出国门,面对的也是最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因为全球大大小小的企业冲着中国市场这块巨大的新金矿,能挤进来的都来了,使中国市场不再仅仅是“本土市场”,而成为不折不扣的“全球市场”。因此,全球金融危机使各国经济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中国也不例外。而危机又拉开了全球竞争格局演变的序幕。表面上,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灾难重重”,实际上,发达国家的根基并非摧枯拉朽,毕竟,他们有几百年的竞争根基去调节和适应新情形。反倒是中国经济的就业问题和持续增长问题凸显,危机不可小看。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取决于中国经济是否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特别是中国企业是否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商业基因和建立全球竞争优势。而决策者对全球竞争格局的判断是一切的基准。判断对了,才能踏上崛起的既定路线;判断错了,资源的投入和配置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或者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只能在“如来佛”的手掌上从一个指头跳到另一个指头。由此,全球竞争格局的演变像冬天的变化,既可强壮又可扼杀生命,既是中国企业提升商业基因和建立竞争优势的契机,也可能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新一轮竞争中遭遇退败的威胁。
为此,对全球竞争格局演变的判断是当今和未来中国企业决策者必须要有的战略观,包括以下7大方面:
判断一:“全球化是利益的选择”这一原则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
早在17世纪,英国的哲学家Thomas Hobbes就说过,财富是权力(“Wealth is Power”)。而财富恰恰就是人类历史上驱动经济全球化的动力,今天和未来,经济全球化仍然是发达国家获取财富的重要途径。中国企业要改变那种把全球化当成“荣誉”或“炫耀”的务虚心态。
判断二:“虚拟殖民主义” 是今天和未来实现利益的根本方式。
全球化下发达国家(先发优势的国家)获取财富的方式发生了重大演变,而这些演变与经济规律中的生产要素有关。最早获取财富的方式是通过侵略和吞并他国土地和人口来实现繁荣,这个方式盛行是因为土地(包括稀有资源)和人口是当时农业经济社会时代财富的关键生产要素。自16世纪-18世纪,当工业经济社会出现时,生产所需的原料、出口盈余成品、囤积货币(金银)成为财富的关键生产要素,发达国家开始转向操纵贸易而非军控政治。于是,以殖民手段的重商主义出现。当代的全球自由贸易方式是有条件的贸易方式:当曾经是稀有和昂贵的产品、设备变成廉价易得的商品和标准件,只有很少或根本没有利润时,发达国家通过将商品化生产转移到他国,来获取他人努力的价值,随之也转嫁了生产对工人的危害、环境污染、能源和水等资源的消耗,故我称之为“虚拟殖民主义”。伴随着知识经济在发达国家的逐渐形成,“Innovation is wealth”,人才和知识成为创新财富的关键生产要素,并成为发达国家创造新规则的焦点。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农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敬请关注凤凰网汽车【2009广州车展】专题报道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