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行政主任落實 年增逾四億經常開支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學校行政與管理日益複雜,令教師分身不暇,據悉下周三發表的新一份《施政報告》,將落實中小學推行「一校一行政主任」,以處理校內採購、招標等行政職務,並擔任法團校董會秘書。學校可按編制開設常額的行政主任,或領取津貼外購相關服務,推算每年新增逾四億元的經常性開支。有中學校長期望,當局能為行政主任提供培訓及晉升機會,以免他們單打獨鬥。
特首林鄭月娥下周將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除了落實教師學位化外,據悉將落實校本管理政策專責小組早前提出,給予額外人手或資源,加強學校的行政效能的建議,中小學最快明年推行「一校一行政主任」。新職位將專責處理校內行政及管理工作,包括採購、招標、財務管理、人事及對外聯繫等,同時為配合校本管理,亦擔任法團校董會秘書,新措施將減輕前線教師的行政工作量,釋放他們與校長空間。
據了解,當局將參考「一校一社工」做法,學校可開設常額的行政主任職位,薪酬與公務員的二級行政主任掛鈎,以總薪級表第十六至三十三點計算,月薪介乎三萬多元至五萬三千多元。
學校亦可領取服務津貼外購相關服務,以二級行政主任的中點薪金計算,全年金額約五十萬元,亦可能視乎學校類別及規模,訂立不同津貼額。
粗略推算,全港公營中小學落實「一校一行政主任」,當局或須投放四億七千萬元的經常性開支;連同落實教師全面學位化的十五億元,今屆政府落實的「教育新資源」料達五十六億元,剩餘十四億元用途仍然待定。
香港中學校長會署任主席鄧振強指,現時學校的採購、秘書等工作多由教師分擔,令他們未能聚焦教學工作,若落實「一校一行政主任」,有助加強學校的行政效能,但認為政府不應只增設資源,更應負起建設學校行政專才的工作,「比如提供標準作業流程、入職及持續培訓,有多所屬校的辦學團體,亦可提供晉升機會」。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稱,現時由教師兼任校內行政職務不理想,期望「一校一行政主任」減輕教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