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食止痛藥 可致血管硬化心衰竭風險倍增

熱度346票  瀏覽0次 時間:2018年10月25日 14:14
止痛藥服食過量可傷肝腎。

【本報訊】不少受傷症或傷患困擾的人,容易因貪方便等原因,選擇在網上或聽從親友介紹,自行買止痛藥醫治傷患或減痛,但醫生警告,消炎止痛藥並非人人適合服用,特別是口服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長期胡亂食用有機會增心臟衰竭風險逾一倍,建議痛症患者應盡早求醫,勿自行用藥。 
記者:李思潁

撲熱息痛和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為一般常用止痛藥,麻醉科專科醫生、國際肌肉骨骼疼痛協會主席李靜芬表示,撲熱息痛有輕微消炎作用,主治輕微至中度疼痛,惟過量服用會傷肝。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則用於輕微至中度急性受傷,是手術或創傷後所使用的止痛藥,但有機會出現如水腫、胃炎和食慾減低等副作用,嚴重更會傷腎臟。

李稱,NSAIDs的藥物能減少前列腺素及血栓素的產生,從而減輕疼痛和炎症,但同時影響血小板和修補血管的功能,引致血管硬化,形成血栓,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曾提出,服用7天已增加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並會隨使用的劑量和時間增加。她指,英國有研究發現屬NSAIDs藥物的COX-2抑制劑會令心臟衰竭風險增加128%,死亡風險亦會增加22%,更是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等患者的禁忌藥物。

國際肌肉骨骼疼痛協會上月曾派員到本港三間藥房和藥妝店進行測試,參與測試的人並無醫生處方,卻成功購買需醫生處方的NSAIDs藥物,在購買過程中,藥房職員亦無講解服用量和需知。李稱醫生處方NSAIDs時會考慮藥物入血濃度和風險,需按醫生處方劑量和使用時間,才可安全和有效止痛。她擔心在無醫生指引下,高血壓或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甚至隱性病者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自行服用有關藥物時,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市民要較安全止痛,李引述多個國際治療指引,包括歐洲抗風濕病聯盟和國際骨關節炎研究協會,治療少數關節疼痛或患膝關節炎等,使用外用藥物,包括藥貼和藥膏等較安全。她又指,透過減重和做適量的紓緩痛症的運動,以強化肌肉,也能減輕痛症之苦。

頂:19 踩:17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1.1 (105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49 (107次打分)
【已經有98人表態】
21票
感動
12票
路過
14票
高興
8票
難過
7票
搞笑
10票
憤怒
14票
無聊
12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