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能进一步推动中美关系吗?
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始他在中国的首次正式访问。奥巴马是第一位在第一年任期内访华的美国总统,而他这次对中国的访问,也被普遍认为是亚洲之行当中最重要的行程。在三天时间里,奥巴马和中国领导人就热点问题进行了沟通。作为当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对贸易伙伴,中美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少分歧和摩擦,奥巴马将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呢?对来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中国的经济界、企业界,又会向美国总统发出怎样的声音——
中国企业提问奥巴马
●奥巴马期待改变中美关系
● 加强民间交往力度
● 非市场经济地位困扰中国企业
● 期待中美关系取得新的理解和阶段性进展
《今日观察》:奥巴马访华的第一站是上海,因为上海是中国经济、金融中心,在奥巴马的讲话里,他特别提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上海签订了《上海公报》,而《上海公报》是过去一段时间里中美关系的基石,在此之前,正好是中美关系的大转变。奥巴马上台以后,一直讲他要change,改变、改变、改变。这一次,奥巴马来中国,特别选择上海作为第一站,他是想在历史上做一个改变,让中美关系往他想走的方向走。
从议程来看,有两个看点。一个是奥巴马在上海举行的与市民的对话活动,因为除了上海,奥巴马在北京所有的行程都是较为官方的活动,所以在上海他可能想加强一些民间交往的力度,加一些色彩进去;另一个,上海是中国最繁荣、最成功的一个城市,奥巴马想感受上海现代化的进程。这两点不可忽视。
11月17日举行的会谈,是奥巴马跟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会谈,对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比较重要。因为大家都在猜测,奥巴马对中美关系会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新定位?奥巴马来华之前表示,中国是一个平等的伙伴,同时也是一个竞争者,美国要和中国竞争消费市场。那么,这种情况下,奥巴马会提出一些什么样的新说法,可能会引起全世界的重大关注。
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面临重重壁垒。首先,中国企业会面临着许多的法律障碍。比如,2007年,美国国会通过《外国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导致后来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公司没有获得批准。其次,还有税收等障碍。中国企业在美国不管是贸易还是投资,之所以遭受到障碍,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虽然中国2001年就已经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但美国还可以单方面认定中国还不具备市场经济地位。
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是作为一个转型国家,有条件地加入世贸组织,在2016年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这期间,中国在崛起,产品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所以引起了美国企业界的恐慌,那么,美国就动用了很多手段,比如经济惩罚性的手段,比如加关税的手段,比如反倾销的手段。用这些手段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美国认为中国是一个非市场经济的国家,政府在不断地干预中国经济,这样美国就把中国在建设市场经济取得的成就一笔抹消。在认定中国市场经济定位以后,美国的这些借口就不存在了,而且以后也没办法运用这些手段对中国企业进行打击。
举一个例子,美国以反倾销来制裁中国的轮胎出口,并采取特保措施,对中国进口轮胎实施高额的惩罚性关税。但美国在计算中国企业成本时,由于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美国就拿第三国的成本,比如说印度,来估算中国的轮胎成本,于是美国的倾销控诉就成立了。从现在开始到2016年,还有七八年的时间,我们相信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对于这么一个认定,中国人肯定还是要去努力的,因为毕竟我们在慢慢融入整个世界经济,我们可能还会遭受到美国、日本甚至欧盟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认定来反倾销和控诉,对中国来说太不公平了。
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是大势所趋。如果这次奥巴马访华中美不能达成这样的协议的话,起码也应从总体上,取得一个新的理解和阶段性的进展。
中美经济合作空间非常大。比如清洁能源方面,因为中美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最大的两个国家,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对这个问题都非常重视,中美两国可能会花比较大的精力谈这方面的合作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敬请关注凤凰网汽车【2009广州车展】专题报道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