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網上賣冒牌貨 半年32學生被捕

熱度119票  瀏覽5次 時間:2017年7月17日 09:19
海關檢獲的冒牌貨有名牌手袋、背囊、波鞋波衫、手表等,葉慧嬋指仿真度高。

【星島日報報道】海關今年上半年搗破利用網上社區市集賣冒牌侵權物品案件大增逾一倍,三十二名學生涉網上賣冒牌貨被捕,逾九成透過網上社區市集散貨,多在廣告加上「真假自辨」、「高仿」、「玩具表」等字眼圖自製免責聲明,有最細十三歲女學生,為賺取百四元差價在網上賣冒牌背囊被捕。暑期屬青少年為求賺取外快在網上賣冒牌貨高峰期,海關提醒青少年賣冒牌貨屬刑事罪行,「唔知唔係藉口」。

今年上半年,海關偵破九十二宗網上賣冒牌侵權物品案,拘捕一百零一人,檢獲冒牌貨以服飾最多,亦有手袋及背包等皮革產品、手表、球鞋、電話及配件、電子產品、書本等,總值增一倍至近百五萬元,賣家賺取利潤可達來貨價一成至四倍。

除了利用拍賣網站、社交網絡平台賣冒牌貨,涉結合拍賣網站與社交網站功能的網上社區市集(Community Marketplace)個案更飆升一倍多,至七十四宗。

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高級監督葉慧嬋表示,網上社區市集平台簡單易用,「幾個步驟就可利用手機將想出售的商品發布出來」,當中貨品分類清晰細緻,讓用家容易找到心水貨,加上買賣雙方可即時以手機私信方法聯絡做交易,吸引新買家瀏覽,同時易成不法分子犯罪溫牀。

被捕三十二名學生,十八歲以下中學生佔二十八人,大專生有四人,多達九成三人利用網上社區市集犯案,只兩人用社交媒體平台。他們為賺少少快錢或零用錢,在網上出售衣服波衫、手表及皮具等,當有買家接觸落單,便從網上其他平台或市面購入冒牌貨,以波鞋及背囊為例,正版普遍由數百元至數千元不等,轉賣冒牌貨索價約二百至六百元,最少賺百多元,利潤約成本的一半至一倍。

葉慧嬋又指,不少學生賣家會在網上廣告加上「真假自辨」、「一比一」、「高仿」、「玩具表」、「not real」等自製附註圖避免刑責,她強調,「(學生)以為自製所謂免責聲明就無須負上刑事責任,是錯誤的概念」,更多人是知法犯法,且存僥倖心態,「以為網上賣侵權物品不容易被海關發現。」

最年輕的十三歲中二女學生,涉網上售賣一個冒牌背囊,企圖賺取差額一百四十元惹官非,「由於網上開設帳戶不需成本,學生先在網上銷售平台刊登廣告,指有冒牌背囊可以出售,當有客人要求交易,學生就在現實世界買入背囊,轉手賣出去賺錢。」另一名讀護士學校廿四歲女學護,從其他網站購入冒牌手袋後發現不合心水,聲稱在無賺錢下,上年底在網上轉售,判十二個月感化令。

海關更發現跨境賣冒牌貨個案,一名就讀深圳一所大學的廿三歲內地女生,在網上售賣冒牌衣服波衫,上年來港交收時被海關放蛇拘捕,因涉跨境交易,判入獄四周,另因違反入境條例判監兩個月,同期執行。今年已有廿七名學生被定罪,判罰款最多一萬元及社會服務令,有八名十六歲以下學生被頒《照顧保護令》。

葉慧嬋表示,暑假是青少年在網上賣冒牌貨高峰期,呼籲勿知法犯法,尤其不應因買下冒牌貨為減低損失而在網上轉售。

尋找暑期工時,須注意工作性質,因售賣員亦有責任確保所賣貨品為正貨,她重申「唔知唔係藉口」,亦非合理辯解。

頂:5 踩:6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31 (39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46 (39次打分)
【已經有30人表態】
4票
感動
4票
路過
6票
高興
4票
難過
4票
搞笑
3票
憤怒
4票
無聊
1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