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新能源車成明日之星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北汽新能源EU5、前途K50、拜騰 Concept、捷豹I-PACE……在甫閉幕的第十五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上,多達174種新能源車型同時亮相,受到汽車行業內外的矚目。
近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79.4萬輛和77.7萬輛,分別增長53.8%和53.3%。據新華社報道,原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組組長、中國新能源汽車專家王秉剛預測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量將突破200萬,其中80%是純電動車;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將佔全部汽車銷售總量的一半左右。
面對未來巨大的市場潛力,中國車企開始積極布局,搶佔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車企「群雄逐鹿」的態勢,在本屆北京車展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在174款登台亮相的新能源汽車中,124台由中國自主品牌車企研發製造。「2017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全球銷量為13萬輛,今年目標是20萬輛,佔今年汽車銷售目標60萬輛的三分之一。」比亞迪(1211)品牌傳播總監魏星說,今後比亞迪的整體戰略布局是大幅向新能源汽車傾斜,會有更多新車型上市。
通過近10年的發展,國產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短、電池充電慢等為人詬病的問題逐漸減少,消費者的認可度不斷提升,這為中國車企業打開了更大的市場。不少業內專家認為最關心的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技術上,中國不少車企走在前列,研發生產水準已與日韓兩國企業相差無幾。
「北汽新能源最新款的電動車使用了三元鋰電池,其能量密度更大、低溫性能更好,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其穩定性不好的缺點也逐漸被弱化。」北汽新能源技術總監李玉軍說,前些年北汽新能源的主要市場是北京、上海,最近兩年,在山東、河南等省份,新能源汽車銷量迅速提升,證明了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
「跑300公里路程,快速充電只要40元,如果開燃油車加油得二、三百元。而且沒有噪音,特別安靜。」網約車車主吳先生對在3個月前購置的電動車很滿意。
然而配套充電樁的普及度不夠,以及電池更換不便的問題仍然制約着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雖然現在許多電動車車型續航里程都很長,但對於我這樣經常跑長途的車主來說,如果充電不能像燃油車加油一樣方便,還是很難接受。」來自上海的汽車主王瀟雋說。
魏星認為,要想實現新能源汽車真正普及,首先得讓充電樁覆蓋範圍更廣,密度更大。中國政府和車企都在積極解決這個問題,根據今年3月官方出台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2018年中國將建成充電樁60萬個,其中公共充電樁10萬個,私人充電樁50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