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腸胃炎多脫水 肚瀉可致腎衰竭
【星島日報報道】聖誕到會美食多,不過隨時禍從口入!有腸胃及肝臟專科醫生指,近來的急性腸胃炎求診個案上升一成,三分一人嚴重至脫水,早前更有求診者肚瀉至急性腎衰竭。醫生提醒,未經煮熟和攤凍一段時間的到會食物、冷盤、甜品和沙律等,容易滋生細菌,建議市民應在兩小時內進食,否則便應翻熱食物;倘出外旅遊也盡量不要吃街邊小食,生病也不宜在陌生地買藥。
腸胃及肝臟專科醫生吳嘉恩指,每逢長假期,急性腸胃炎的求診個案就會上升,以現時臨近聖誕為例,有關個案則已上升一成。急性腸胃炎個案中,更有三分一人情況嚴重,出現脫水情況,個別須入院治理。吳提醒市民,若早上起牀四小時內沒有小便,便有可能是脫水,須透過補充水質和電解質解決。
急性腸胃炎可由過濾性病毒例如諾沃克病毒、輪狀病毒和腺病毒等,以及細菌例如大腸杆菌、沙門氏菌和志賀氏菌等引起。吳嘉恩指,兩者都可致病人發燒及嘔吐,不過前者多為「屙水」,後者則發高燒,甚至「屙血」。不過,由於病毒可經嘔吐時的噴沫傳播,故容易引起大規模爆發,後者則要進食帶有相關細菌的食物才會「中招」。吳建議市民,以一比四十九的漂白水清潔嘔吐物兩米範圍,否則可能「一傳十,十傳百」。
不少市民都會叫到會食物來慶祝聖誕,吳指出,未經煮熟和攤凍一段時間的到會食物、冷盤、甜品和沙律等,均容易滋生細菌,建議市民應在兩小時內進食,否則便應翻熱食物;若自行煮食則必須確保食物已徹底煮熟,及謹記勤洗手。
對於聖誕期間到外地旅遊的市民,吳則建議盡量不要吃街邊小食,倘生病也不宜在陌生地買藥,及進食難消化的肉類食物,「一來看不明成分,也不知是否對該藥有藥物敏感,若受病毒感染,再食了抗生素,則可連益生菌也殺死;肉類因為難消化,吃完會增加腸胃的負擔,令肚瀉情況加劇。」他提醒市民外遊時,應自行帶備常用的胃藥及藥品,以便不時之需。
他舉例指,三個月前有一名四十多歲的德國藉男子,過往健康良好,惟在深圳吃了未熟的燒烤食物後開始肚瀉,情況持續兩日後返港求診,並確診為急性腸胃炎,甚至是急性腎衰竭,須即時入院,經化驗後發現感染霍亂弧菌。患者最終透過補充大量水分及電解質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