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200億元供港食品 外銷轉內銷

熱度296票  瀏覽5次 時間:2015年9月25日 12:14

【經濟日報專訊】內地當局宣布,明年將投放200億元人民幣(約243億港元),拓展內地供港食品企業,將合乎「港標」的肉禽瓜菜等轉銷內地,但強調大前提是須保障供港市場足夠。

不過,本港豬、菜業界擔心供港食品因此被搶貴,有機菜農則寄望因此助長商機。學者則促港府支援本地農業發展,減少依賴內地食品(見另文——「港寸金尺土 糧食怎自給自足?」)。

稱保障港供應作前提

內地人外遊愛搶柴米鹽日用品,源於內地出口、內銷標準不一,中國商務部轄下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公布,於保障供港市場足夠的前提下,明年將投放200億元人民幣,透過公共採購平台,拓展內地出口食品企業生產規模及數量,以生產更符合供港標準的食品轉銷內地。

涉及的新鮮產品包括肉禽蛋奶、瓜果蔬菜、米麵油及調味品等,並率先予北上廣深、長三角、珠三角的60萬居民享用。中心主任許京表示,日後內地新鮮食品與供港食品,將會「同標同綫、同質同價」。

香港入口蔬菜批發商會會長袁昌指,難估計新政策對本港實際影響,但若菜量減少,菜心、節瓜等全年都供應的蔬菜,最快明年1、2月或加價1至2成,市民有機會要「食貴菜」。

香港農業聯會主席兼香港養豬總社理事長陳建業認為,若把供港食品投放到內地市場,供港食品一定會加價。陳解釋,內地普遍認為供港食品的質素較佳,加上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已追近香港,對食物質素的需求與港相同,故會互相爭奪優質食品。他指,本港有9成豬肉從內地入口,市場不健康,是政府不鼓勵本地農業發展所致:「(政府)只靠內地,當內地經濟發展到一定條件時,香港就變成被捨棄一群。」

有機菜農盼覓商機

九龍果菜同業商會副理事長張志祥亦估計,若供港生果轉投內地市場,對本港有一定影響,或推高價錢,「但市民毋須過分擔心,全世界都有生果供港。」

工聯會議員黃國健表示,如果有關方面確保供港蔬菜足額,才對內地開放市場,未必會令供港蔬菜價格上升;他又指,內地人均消費能力提高,故內地開放市場讓更多人可購買有保證的食物,並不出奇。

內地供港食品價勢增,或造就本地市場發展,元朗樂樂有機農場負責人張典雄形容是好消息,又指有機蔬菜只佔本港菜量1%至3%,「有時夏季打風、落雨,大部分菜都會失收,所以內地供港菜量減少,商機只會於收成較好的秋冬季反映。」不過,他坦言,現時有機蔬菜在本港市場仍未成熟,還需政府鼓勵農業界發展有機耕種。

食衞局:確保供應足

食衞局回覆指,港府與國家相關部委一向以來均設有恒常溝通機制,以確保供港食物在數量、穩定性、質量安全方面的標準。

據局方了解,當局無規定並禁止註冊供港菜場、養殖場同時供應內地市場,企業可按其商業考慮作出決定。發言人稱,政府會密切留意市場的發展情況,並與相關持份者保持緊密溝通,鼓勵進口商開拓更多貨源,以確保供應充足。

TAG: 食品
頂:23 踩:19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4 (82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26 (82次打分)
【已經有90人表態】
14票
感動
12票
路過
9票
高興
16票
難過
8票
搞笑
12票
憤怒
9票
無聊
10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