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市值公司再掀赴美融资潮
10月中旬的迈阿密海滩炎热如同夏日,但比迈阿密的天气更为热烈的,是人们对于金钱的炽热追求。
整整三天,来自中国的68多家小市值公司与近300名来自美国的投资基金经理进行了密集的演讲及一对一会谈,就各自的融资与投资需求进行密谈。这两个群体之间迸发的热情,甚至连会议组织者都始料未及。
虽然白色的迈阿密海滩近在咫尺,不少中国企业家和美国基金经理,硬是没有跨出酒店一步。
“我们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与基金经理见面,一个一个的谈,没有间断,一直谈到晚上6点,天天如此。”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哈尔滨泰富电气董事长杨天夫这样告诉记者。三天里,他已记不清到底见了多少位职业投资人了。
“这样的盛况和投资热情,超过了2007年中国投资热潮。”会议的组织方——美国罗仕证券(Roth Capital Partners)驻上海首席代表马骏这样指出。
“华尔街渴求业绩与利润,中国企业家渴求资本,而中国国内又融不到资,大家的眼睛都绿了。”一位参会的基金经理一语道破,“这就是为什么双方迸发出如此巨大热情的原因。”
中国小市值公司赴美融资热
小市值公司是指企业市值从3亿美元到20亿美元左右的小型上市公司。这批来自中国的小市值公司,很多都是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市,或者在美国的场外市场(OTC)上市。
比如,在这次参会企业中规模较大的哈尔滨泰富电气,在纳斯达克股本仅有2900万股,市值5.74亿美元。而中国阀门是一家在美国OTC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股本总额仅有3140万股,市值2.86亿美元。
因为在美上市的中国小市值公司数量并不多,并且投行业务规模较小,所以参予其中的美国投资银行并不多,目前也就是Piper Jaffray 、罗仕证券等少数几家。
马骏自2007年加入罗仕证券,正好完整经历了三年里整个市场极为戏剧性的变化。
“2007年开始,有一波中国投资热潮,当时中国概念很热,中国企业也有一波到美国OTC市场上进行反向收购的热潮。”马骏说,“而到2008年年底,因为金融危机的发生,美国市场上的流动性骤然消失,行情降到冰点,一落千丈。”
据马骏说,当时,大批美国基金要应对巨额赎回,所以纷纷撤资,被投资的中国企业股价狂跌80%。在很多基金公司里,甚至连负责中国公司的证券分析师都被裁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公司的上市发行(IPO)和新股发行需求更是无从谈起。
没想到仅仅半年时间,这股来自美国的投资与来自中国的融资热潮,更为猛烈的反弹回来。时间之短,令专业人士都觉得十分诧异。
“到现在为止,今年我们公司完成的投资银行业务,甚至已经超过了2007年。”马骏说。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银行业
新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