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警告樓價進一步高估

熱度220票  瀏覽28次 時間:2017年11月30日 12:07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訪港後發表總結報告,受惠於較預期強勁的全球增長及中國落實改革較預期快,香港經濟增長前景可進一步改善。惟香港亦面對項風險,其中本港物業價格被高估幅度增加,截至9月樓價按年急漲15%。一旦物業市場調整失序,可能觸發樓價、償債能力與消費減少之間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經濟增長減慢,令銀行資產負債表受到第二輪衝擊。

被問到本港樓市會否快將出現泡沫爆破,IMF訪問團團長Sonali Jain-Chandra強調,香港物業價格被大幅高估,惟樓市周期似乎甚長,難以預測周期轉向的實際時間。

無序調整勢打擊銀行

報告指出,香港相當部分的新造按揭貸款採用浮息制,並以同業拆息為基礎,家庭供款負擔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仍然偏高。一旦物業市場調整失序,負財富效應可對個人消費造成重大打擊,即使銀行現時的資產負債表相當穩健,但物業調整失序,亦可能令銀行受第二輪衝擊。

面對熾熱及估值過高的物業市場,持續增加房屋供應是解決結構性供求失衡的關鍵。惟香港缺乏即時可供興建房屋的土地,要達到「長遠房屋策略」的10年房屋供應目標或會有一定難度。當局宜加快物色可建屋土地。

長遠宜逐步撤辣招稅

Jain-Chandra又說,港府的宏觀審慎措施及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及雙倍從價印花稅)措施,有助紓緩樓價升勢,為金融體系建立緩衝空間,亦可減低樓市熾熱為金融體系帶來的風險,「若不實行相關措施,樓價可能較現時高12.5%」。但有關措施不足以遏抑信貸及樓價過高的趨勢,重申政府要盡力增加土地供應。

報告續稱,由於樓價持續攀升,樓市失序調整可能會帶來重大的宏觀金融風險,當局應維持相關措施,以保障金融體系,建議因應未來的轉變,考慮調整宏觀審慎措施。日後若系統性風險緩和,當局應逐步取消兩項印花稅,以其他不會區分居民及非居民的措施取代。當局亦可分階段撤銷供樓利息豁免,因相關措施刺激房屋需求及鼓勵增加貸款槓桿。

除樓市外,本港股市是否亦出現泡沫?Jain-Chandra表示,由於全球仍處於貨幣寬鬆的環境,導致資金持續尋求較高回報的投資,不單止香港,全球股市都熾熱,目前股市估值未算過高(overly stretched),但資金持續尋求高回報將令金融體系對市場及流動性風險的敏感度增加。

頂:9 踩:10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38 (69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02 (64次打分)
【已經有68人表態】
10票
感動
9票
路過
9票
高興
4票
難過
7票
搞笑
9票
憤怒
8票
無聊
12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