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談紅包設計

熱度228票  瀏覽57次 時間:2015年2月05日 15:22

(綜合報道)農曆新年臨近,不少商業機構紛紛印製別出心裁的利是封贈予客戶。利是自古討吉祥之意,時人對利是封的設計愈趨重視。近月《紅包》一書出版,書中妙談利是封的起源和有趣傳說,闡述隨時代發展,利是封在設計和意義上的轉變,並由本地平面設計師陳超宏(Eric)分享自身豐富的創作經驗。他指設計利是封時,對字體、圖像、顏色、材料、尺寸、形狀與封口等元素考量之根本,其實在於讓大眾憶起利是本身的文化意涵。

  農曆新年去拜年,小朋友總是難以按捺想要拆開利是封,一窺內裏銀碼的心情。上世紀五十年代,香港經濟尚未起飛,在一般工人月薪僅二十至三十元的年頭,市民普遍會以當年可買到一碗白粥的五分錢,甚或足以買到一個麵包的十分錢來封利是。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人均收入隨經濟發展提升至每月約一百元,因為停止發行一元鈔,為讓親朋收到「軟」而高興,普羅市民要不豪爽地封上五元鈔票,不然則須於平常特意儲起大量一元鈔票。然而利是封的意義從來只在於包裹這份以金錢象徵的心意,可到文儀攤檔購買或攜同存摺到銀行換領,用完即棄,設計上並不講究。

  平面設計師陳超宏(Eric)於1986年開始設計利是封,回想當年坊間普遍流行傳統的簡單設計,「為航空公司設計,都是請書法家寫上『恭喜發財』等祝賀語,設計師的工作不過是將字句和公司Logo排位。」而近十年來坊間的利是封設計愈趨精巧,圖樣花樣百出,形狀層出不窮,Eric認為利是對時人的意義有所轉變,是導致其設計元素更趨元、複雜的原因。

  從前人人收利是最關心的都是內裏的面額,但其實利是的本意在於長輩對後輩寄予祝福。Eric踏入三十歲以後,父母給他封的利是裏都會附上一小張他們親筆寫上的祝福語句,使他對此更為珍視,「隨年紀漸長,有資格派利是給我們的人『走一個少一個』,更多人對長輩每年所派的利是珍而重之,保留和收藏利是遂成為許多人的習慣,讓我更想在利是封設計上多花心思。」除了作為心意的載體,他留意到隨物質條件更豐裕,利是封也成為了品味與地位身分的象徵,「有些有錢人對利是封的要求很高,高質的設計和材質可以給他們添面子。」

  近年的利是封設計趨向玩味,例如以「勁」、「掂」等潮語設計。Eric指,設計利是封時,每每思考如何在「商品」的框架內帶出更重要的訊息,也即是利是的文化意涵--傳統倫理和鄉土情感,「潮流會循環,平凡時人們追求變化,太多變化甚或偏離主題時,設計就會回歸傳統。」他拿出早前到日本旅遊時買來的日本傳統利是封說明其想法,「對日本人來說,白色代表幸運,他們新年派利是或平常送禮所用的利是封都是以白色為主調,小小一個,代表一種祝福的儀式,設計精緻卻不會虛張聲勢,恰如其分地把心意傳遞。」

  靈感源自生活,Eric設計時偶會從自身經歷出發,「我家族是個大家庭,過年總會擺上四、五席,記得奶奶每年過年都會忙個不停,席間不斷進出廚房,為的是給孫兒們炸煎堆、芋角。這也說不上是鄉愁,卻是一種與我童年回憶有關的中國新年傳統。煎堆的獨特香味,隨年紀漸長會連同記憶偶爾在我腦海飄散。」除了把煎堆形象加進利是封設計裏,另一系列的龍年「排長龍」利是封也是Eric的得意之作,刻意以懷舊筆法繪畫出數十個鄉間小孩排隊

頂:9 踩:11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49 (65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23 (73次打分)
【已經有70人表態】
7票
感動
14票
路過
7票
高興
8票
難過
7票
搞笑
9票
憤怒
6票
無聊
12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