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港股 3日瀉2547點之謎
【經濟日報專訊】一宗國企背景的機構投資者蝕本盡沽海通證券(06837)套現68億元的交易,引起市場恐慌,憂慮中資基金不沽A股,反而來港沽H股。
內地股份停牌成風,投資者為補孖展倉,先沽港股套現,引起火燒連環船,拖累大市連瀉3日。
過去3日,港股跳崖式急瀉2,547點或10%,歷來罕見,因為希債危機及A股去槓桿的不明朗因素急增,但同期歐股僅跌3%,A股亦只跌約5%,遠在股災之外的港股,卻突然成為外資及大媽「提款機」。
內地瘋狂出招救市,港股卻承受負面影響。首先是A股停牌成風,大媽迫沽港股補孖展,據WIND資訊顯示,截至昨日,已有逾1,300隻股份停牌,另外約860隻股份跌10%停板,僅約600隻股份仍活躍,由於大媽的孖展難以平倉,被迫沽出港股等股份。
「很多內地投資者在本港都有投資戶口,A股很多公司停牌,不能套現,為減低風險,紛在港沽出股票套現,以平衡風險。」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說。
他認為,目前港股估值吸引,但低處未算低,是否入市要視乎自己的抗跌能力及經濟情況。
內地限制開倉 南下沽空期指
星展(香港)高級證券策略顧問鄧威信指,內地很多股份停牌,令投資者失去平倉渠道,所以需暫時沽空港股作對冲,因而出現恐慌性拋售的骨牌效應。
數據指出,去槓桿的孖展平倉活動正在加速,昨孖展融資淨贖回達1,443億元人民幣,令融資融券餘額連續12日收縮,由2.27萬億元急跌至1.63萬億元。
其次是國家隊如券商及基金盡量不沽A股,卻反而來港沽港股。國家隊資金當上證綜指在4500點以下時,券商自營股票盤不減持,基金亦同時大幅掃入A股,以保內地倉,但有中資基金應付贖回時,先減持倉內的中資H股以套現,令港股跌勢加劇。
第三是內地股指期貨帳戶限制開倉,以及增加保證金,大戶轉為來港沽空期指,有分析師指,「國期與滬深300指數都是這類中資股」,數據顯示,內地期指持倉已連日減少,但港股期指成交急增,國期昨成交達28萬張,恒指期貨亦達13.5萬張。
外資看淡A股 來港對賭下跌
外圍資金方面,由於周一亞洲股市是首個反映希臘公投的市場,故環球資金蜂擁亞洲對冲風險,尤其是流通性高的港股,更首當其衝;另外是看淡A股的資金,亦來港沽空期指,對賭A股下跌。
瑞士寶盛私人銀行中國及香港高級證券分析師周雯玲指,昨跌市另一力量是私銀急Call孖展補倉。「本地投資者較有實力,是亞洲客為主,周一多拎錢補倉,但面對跌市,昨已建議私銀客斬倉保留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