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圍港 膠樽塞爆海岸

熱度82票  瀏覽0次 時間:2022年6月06日 08:53

垃圾圍港 膠樽塞爆海岸

成員在鹹田灣檢獲近二千個廢膠樽,為今次調查地點重災。
成員在鹹田灣檢獲近二千個廢膠樽,為今次調查地點重災。

港府懶理垃圾圍港,導致飲品廢膠樽塞爆海岸。有環保團體過去一年在本港的海灘岸邊檢到超過4.3萬個廢膠樽,數量為歷年之冠,較上一年飆升逾3.2倍,最誇張的一個地點檢獲逾1,900個廢膠樽。團體亦按膠樽品牌分類,發現有約3.6萬個包括香港及內地生產的飲品,繁體及簡體字包裝各佔大約一半。立法會議員倡政府部門主動清理海岸垃圾,不應假手於環團,亦盼下屆政府加快就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立法,並加強與內地防治海上垃圾。

環團綠惜地球整理由2020年11月至去年11月,到全港62個地點進行116個膠樽品牌的調查數據,地點北至鴨洲、吉澳,南抵蒲台島,東及鹹田灣、西貢白腊仔,西達龍鼓灘及大嶼山的分流。每次平均檢獲311個廢膠樽,最的鹹田灣更達1,913個,總共檢獲廢膠樽達43,726個。數量較2019至2020年度同類行動的10,349個,上升逾3.2倍,亦遠超2018至2019年度的14,236個,打破歷屆紀錄。團體將廢膠樽品牌按數量列出後,排首位是以華南為主要銷售市場的內地品牌,本港兩個集團品牌分列二、三位,另一在港上市的內地品牌就排第4。

繁體簡體字包裝各佔半

這些飲品膠樽涵蓋本港與內地品牌,環保署2015年發布的《香港海上垃圾的源頭及去向調查》報告,指本港海洋垃圾只有5%來自內地。惟今次調查結果顯示,印有繁體字和簡體字的膠樽品牌比例相若,分別佔49.3%及48.4%。團體亦把水類 (礦泉及蒸餾水等) 和非水類 (例如汽水、茶類、運動飲料等)容器進行統計,兩者分佔66% (23,105個樽)及34% (12,009個樽),顯示廢膠樽垃圾側重於飲用水類商品。

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劉兆朗指,現時香港飲品膠樽回收率長期處於低位,3間本港品牌曾承諾2025年回收70%賣出的膠樽,惟有龍頭品牌去年只回收了15%。而內地飲品商在廢膠樽議題上亦責無旁貸,他建議港府就海洋垃圾和廢膠樽等環境議題加強粵港合作,兩地政府及生產商也應共同協作解決區域污染問題。

政界倡加強立法及防治

劉又指,生產商有自主權選擇哪種容器盛裝飲品,惟「市民冇得揀」,而源頭減廢成本遠低於事後回收,故生產商更應主動進行源頭減廢,訂立進取的回收目標和定期公布回收數據。綠惜地球就建議港府應加快塑膠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PPRS)的立法進程,並參考韓國由政府訂立回收率目標,若企業無法達成則須受罰。另外,港府亦可提高市民參與回收的誘因,例如參考德國為每個膠樽收取不低於1元的按金,提升回收率。

「韓國政府要求生產商整1,000萬包薯片要收番1,000萬個包裝袋返嚟,唔係就要罰!」立法環境事務委員會委員郭偉强指,本港一直受海洋垃圾困擾,政府部門需加強清理,源頭減廢,以至生產者責任制問題,惟政府推搪稱大多數飲品為進口產品難以規管,他建議下屆政府可參考韓國要求生產者主動回收的方向去研究立法,若任由生產者只生產不回收,就予人一種為他們「執手尾」的感覺。

膠樽、飯盒等垃圾塞爆海岸。
膠樽、飯盒等垃圾塞爆海岸。

  

過去3年環團發現本港海岸飲品膠樽棄置情況
過去3年環團發現本港海岸飲品膠樽棄置情況

  

綠惜地球過去一年在本港海灘岸邊檢到超過4.3萬個廢膠樽,打破歷年紀錄。(袁志豪攝)
綠惜地球過去一年在本港海灘岸邊檢到超過4.3萬個廢膠樽,打破歷年紀錄。(袁志豪攝)

  

廢膠樽回收問題未得到解決。
廢膠樽回收問題未得到解決。

  

頂:5 踩:7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88 (26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78 (23次打分)
【已經有21人表態】
7票
感動
1票
路過
2票
高興
2票
難過
3票
搞笑
3票
憤怒
2票
無聊
1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