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今年656億搶港地 歷來最高

熱度375票  瀏覽5次 時間:2017年12月28日 09:21
查看相片
今年本地中小型發展商投地相當積極,最矚目要數南豐以246億元投得啟德1F區2號商業地王,目前仍是全港最貴重地皮。(資料圖片)

【經濟日報專訊】回顧2017年,中資發展商積極投地並在私人市場買地,共斥655.8億元吸納土地儲備,涉及約544萬平方呎樓面,金額料創歷來新高,佔整體土地供應比例約24%。

5大發展商吸地量 佔逾5成

綜合政府賣地、補地價、「一鐵一局」以及私人土地買賣,2017年市場錄得約2,272.4萬平方呎樓面的土地買賣,當中長實(01113)、新地(00016)、恒地(00012)、新世界(00017)及信置(00083)5大發展商,透過補地價、競投政府用地,成功吸納多達1,304.9萬平方呎樓面的土地儲備,佔整體比例57%,鞏固了市場主導地位,涉及買地金額高達915.8億元。

至於中資發展商在上半年橫掃政府賣地及鐵路項目供應,惟隨着中央收緊資金外流,下半年搶地略放緩。

不過,總結今年全年計算,中資財團合共斥655.8億元吸納土地儲備,相較去年料以410多億元投地,大幅增加6成,包括龍光(03380)、合景泰富(01813)以破紀錄168.6億元奪得鴨脷洲豪宅地。

而中資發展商土儲來源亦較過往全面,除了競投政府官地外,甚至參與補地價、舊樓收購。其中深圳中洲則為火炭前惠康倉補地價35.8億元,每平方呎地價僅3,580元。

要數今年大贏家料為年內完成兩宗大額補地價的新地,年內吸納多達771.9萬平方呎樓面,佔整體供應三分之一,總地價約276.6億元,平均每呎樓面地價僅3,600元,主因是屯門第54區、西貢十四鄉兩項補地價項目成本較低。

其次則為以163.7億元連奪3幅長沙灣商業地的新世界,亦吸納逾222萬平方呎樓面。至於下半年積極投地的信置,雖然奪得7幅住宅及1幅工業地,但當中西鐵錦上路站1期、長沙灣住宅地王等均以合資形式投得,如果以所佔權益計算,料斥逾200億元吸納156.3萬平方呎樓面。

至於其他本地中小型發展商亦相當積極,最矚目要數南豐以破紀錄的246億元投得啟德商業地王,每平方呎地價達1.28萬元,目前仍然是全港最貴重的地皮。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

頂:6 踩:28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04 (126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62 (106次打分)
【已經有109人表態】
42票
感動
8票
路過
6票
高興
12票
難過
9票
搞笑
12票
憤怒
8票
無聊
12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