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專訊】公立醫院發生產子死亡事件。
一名26歲孕婦,37周產檢時因蛋白尿、高血壓需即時在伊利沙伯醫院催生,但併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併發症(DIC)致大出血,最終多重器官衰竭,留院4日不治。
有專家指,孕婦因妊娠毒血症致DIC情況罕見,一旦大出血,死亡率高,院方需循醫護用藥及補血反應等調查當中有否不當情況。
產檢揭蛋白尿高血壓 伊院催生
該名26歲孕婦上周四(6日)早上到伊院進行第37周定期產檢,揭患蛋白尿及高血壓,獲即時安排入院催生;並於當晚7時入產房分娩,誕下的嬰兒情況穩定。據悉,產婦是一名駐守新界北的女警,首次懷孕。
產婦誕嬰後不久開始出血過多,即獲處方凝血藥物和及輸血;同晚10時惡化,更有DIC,致子宮大量出血,須進行緊急子宮切除手術止血。產婦轉送到深切治療部繼續接受治療,翌日(7日)凌晨2時及早上6時,因多個器官衰竭及出血,兩度緊急止血治療;周日(9日)早上7時第3次緊急止血,惟搶救4個小時後不治。
伊院發言人表示,產婦預產期與分娩當日相若,之前亦無發現有蛋白尿及高血壓,強調有婦產科、深切治療部、麻醉等多個專科為患婦提供治療。院方已向醫管局呈報事件,並將個案轉交死因庭跟進。
專家:需循用藥補血反應調查
醫管局婦產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張德康解釋,妊娠37周才發現蛋白尿、高血壓並不出奇;但一旦出現有關徵狀,代表孕婦已有妊娠毒血症,嚴重或致血管、細胞受破壞,並影響血凝功能,促使DIC。他指本港每一萬名孕婦就有1、2人出現此併發症,更屬三分一至半數孕婦死亡主因。
張德康認為院方需循醫護用藥是否恰當、補血反應及其他醫生有多快協助治療,尋找有否不恰當之處進行調查。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