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港府滅赤最少需時4年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預告2024/25年度將錄約1000億元以下赤字,為近6個財年中第五個年度見紅。評級機構惠譽認為,香港的公共財政受周期性因素影響,令到波動程度較高的收入項目表現較差,惟即使短期部分收入可望溫和復甦,但近年政府對基建相關開支愈來愈進取,經常性開支亦難大幅削減,料港府財政會持續面臨壓力,估計至少要4至5年方能「滅赤」。
陳茂波去年初在預算案中提出,政府有望在2027至2028年度達到收支平衡(扣除發債收入),於過去周六(4日)則稱目標在三數年之內「滅赤」。
惠譽評級亞太區主權評級董事徐晶【圓圖】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按該行基準假設估計,港府要達到收支平衡,會較原本政府預期的2027/28財年,最少延遲一至兩年,意味香港可能要再面對財赤最少4至5年。此外,賣地收入和印花稅料溫和復甦,赤字在未來數年可望從高位緩慢收窄,所以暫不擔心財政儲備會「乾塘」。
政府在本財年首8個月,收入較2023年同期升2.7%,開支則按年大致持平。截至去年11月底,財政儲備有5914.12億元;陳茂波上周六提及,預計到今年3月底,財政儲備有7200億元,即較去年底的7345.85億元進一步減少。
對外融資勁 評級無下調壓力
惠譽強調,香港的「AA-」評級暫未見因為公共財政惡化,而對信用狀況構成即時的負面影響,其中一項因素為本港對外融資狀況強勁(external finance strength),是其主要的信用優勢,短期沒有下調評級的壓力。
港府原預期今年3月底止財年赤字為481億元,去年12月改稱恐達千億元,最新於前天又再修訂為1000億元以下。徐晶指出,政府原本的估算,對收入預測(revenue projection)較為進取,最近財赤修訂至約1000億元左右,也符合惠譽的預期。
徐晶解釋,賣地收入減少是財赤的一大焦點,2017/18年度相關收入達1648億元,今年首10個月卻不足40億元,遠低於政府預測的330億元,賣地收入短期內難扭轉弱勢,即使政府撤銷各項住宅物業需求管理稅項,但現時一手住宅經常以低於市價開售,同時存貨處於多年高位,發展商投地意欲低,樓價續受壓。
事實上,2023/24年度港府的地價收入為195.81億元,已連跌兩年,較2021/22年度時的1430.44億元,累挫86%。
更關注控制財政開支力度
他相信,港府2025年再引入酒店房租稅,連同實施累進差餉,將對財政有一定幫助,不過未夠彌補失去的財政收入;相比之下,惠譽更關注香港政府控制財政支出的力度。
港府近年大搞基建,支出主要由發債支持,徐晶說,政府整體債務佔GDP比重未來將逐步攀升,其中政府顯性財政債務水平(explicit fiscal debt)依然遠低於其他惠譽授評的「AA-」評級地區。
徐晶補充,香港政府的債務存量較大部分屬外滙基金票據及債券,用於支持聯滙制度,若撇除支持貨幣穩定的債券存量部分,估計政府債務對GDP比率約16%,低於「AA-」評級地區中位數47.6%水平。
另外,近年政府的社會福利相關支出同樣連年上揚,徐晶重申,該類支出難以削減,而隨着人口老化加劇,日後有關開支有可能持續增加。
採訪、撰文:董曉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