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范寧:上周完成發債 隨時回購

【經濟日報專訊】今年首季度滙豐(00005)未有回購計劃,令市場失望,集團行政總裁范寧(John Flint)指出,上周完成發行AT1(額外一級資本)債券,「已達到監管要求(constraint is gone)」,隨時可再推回購。
投資界一直等待滙豐動用美國子公司閒資,作出龐大回購計劃,范寧上任總裁一職後首次接受訪問時說明,集團並非只靠美國子公司資金回籠,更可以動用內部盈利(current profit)作回購彈藥,向市場釐清計劃。
滙豐自2016年8月首次推出回購計劃,往後每半年會公布一次回購計劃,今年2月公布去年全年業績時,集團管理層指,監管要求下不能同時發行AT1債,而又動用資金作回購,故要先完成發債事項始能再推回購,令市場失落,拖累滙豐股價即日跌3%。
達監管要求 或7月底前回購
對於回購計劃的進程,范寧直指,已達到監管要求,「可隨時實行集團的回購決定(we have the ability now to lay out our decision)」,意味着滙豐有機會在公布中期業績前宣布再推回購,而按原定計劃,滙豐會在7月底至8月初公布中期業績。
當年首次公布回購計劃,正因為滙豐出售巴西業務後有多餘資金,故購回自身股份對冲以股代息造成的攤薄效應,而投資界一直等待滙豐美國業務資金回籠而再有回購,范寧表示,美國回籠資金確可作回購用,但同時指出「回購計劃由集團決定,現時維持用以中和以股代息攤薄(buyback to neutralize scrip),亦可以動用內部盈利作回購」。
集團坐擁780億元過剩資本
至於將美國子公司資金調回上市公司,據悉,要向美國監管機構申請,而且為每年一次,今年申請時間未到,換言之,如果短期內滙豐推出回購,或非動用美國回籠資金。
而滙豐財務董事麥榮恩早前指出,集團坐擁高達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過剩資本,與范寧指動用自身盈利回購說法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