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機場一帶屋邨 可大增密度空間

熱度419票  瀏覽0次 時間:2018年12月10日 10:10
■舊機場搬遷年,鄰近屋邨存在增建單位空間的條件。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善用舊屋邨的空間增建單位題雖然已經討論多年,但究竟有多少屋邨適合重建或加建,卻一直是個謎。本身是產業測量師的溫文儀指出,早年在長沙灣至東九龍一帶落成的屋邨,由於位處飛行航道,所建成樓宇有高度限制,地積比率估計只有三至四倍,但隨着舊機場搬遷多年,以今天的規劃角度,屋邨之內肯定有增建單位的空間,盼當局能夠盡快開放相關數據,讓市民也能一起出謀獻策。

一直研究公屋發展變遷的溫文儀表示,本港在一九九七年約有六十六萬個公屋單位,當時居住了二百三十五萬人,而公屋數目去年已增至七十七萬,但容納人口數目卻減至二百○八萬。他估計,當中減少的近三十萬人口,可能是生活得到改善而選擇遷出,但不論原因為何,現時每個公屋單位平均居住人數減至二點七人,低於全港平均的二點八九人,因此認為舊屋邨既有足夠的配套,理論上可重新注入人口,「這些屋邨的單位,過往平均曾經居住三點五人,若然現在選擇在當中加建單位,大家不能因此說這會導致地區沒有足夠設施或交通配套,而未能上班。」

他指出,早年在長沙灣至東九龍一帶落成的屋邨,由於位於舊機場的覆蓋範圍,對落成的樓宇設有高度限制,地積比率估計只有三、四倍,但隨着機場早已搬遷,以今天的規劃角度,只要能夠利用屋邨之內的公共空間,或清拆一至兩幢矮樓,再建回一些樓層相對較高的大廈,已能達至增建單位的效果,「只要揀選數個屋邨,每個增建數千個單位,相信已能令一、兩萬個家庭開心不已。」

溫文儀表示,早前在集思會跟運房局局長陳帆碰面時,也曾向對方提過,當局應向房委會或社會提供與屋邨密度、公共空間有關的資料或數據,讓市民對如何善用屋邨資源,也能「獻計」。

對於屋邨是否存在剩餘地積比率,陳帆近日以書面答覆議員的質詢時曾經提到,早年發展的舊屋邨,大多以人口密度或單位數目作為規劃依據,加上個別屋邨入伙後,進行了改建或加建,每個需要按最新的規劃標準及《建築物條例》詳細檢測,才能確定實際的地積比率,因此房委會並沒有備存相關屋邨的地積比率資料。

頂:10 踩:21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17 (153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14 (125次打分)
【已經有110人表態】
17票
感動
11票
路過
13票
高興
16票
難過
16票
搞笑
16票
憤怒
10票
無聊
11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