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接火棒」蝕多賺少 六新經濟股蒸發逾800億

熱度537票  瀏覽50次 時間:2018年9月05日 09:19
新經濟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只是集資旅途的最後一站,在公司運作初期,通常已進行了次投資。

【星島日報報道】實施「同股不同權」的最大益處,是吸引具實力的創新產業公司來港上市,強化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過,對於散戶來說,新經濟公司上市卻未必是好事,這類公司普遍估值昂貴,長期持貨蝕多賺少。

近年市場資金充裕,天使投資者以及創投基金大行其道,把很多創新產業項目的估值,在上市之前已經大幅炒高。為了令上市前入股的投資者有「水位」離場,不少項目都要以高價上市,追捧新經濟概念的散戶,隨時成為「接火棒」對象。以六大新經濟概念股合計,累計蒸發市值已超過800億元。

大型創新產業公司來港上市,在同股不同權制度推出之前,已經漸成氣候。由去年9月上市的眾安在線(6060)開始,以至今年5月的平安好醫生(1833),均是投資者關注焦點。隨著小米(1810)掛牌,為「同股不同權」制度開創先河之後,市場預計同類的新經濟概念股將陸續有來。

不過,以上市後的股價表現來說,這些新經濟概念股普遍乏善足陳。截至昨天為止,平安好醫生、雷蛇、易鑫、眾安、小米以及閱文全部「潛水」,即是全部低於招股價。在這批股份當中,以眾安、雷蛇(1337)、易鑫(2858)的表現最差,現價較招股價低四成三至六成六不等。六大新經濟概念股合計,現價與招股價相比,市值合共蒸發806.8億元。

雖然如此,從這類股份賺大錢的投資者,仍然大有人在。對於創新產業公司來說,在港交所(388)上市只是集資旅途的最後一站,在公司運作初期,通常已進行了多次投資。就以小米為例,由2010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間,已經進行了九輪融資。隨著入股價格逐步提升,小米的估值亦都水漲船高。小米創辦人雷軍曾經表示,有些早期投資者在小米身上獲利超過800倍,他所指的,相信是最早的A輪投資者。按招股書資料推算,小米A輪投資者購入的股份,作價不足2港仙,與17元的招股價來說,確實暴漲超過800倍。雖然如此,不同時期的投資者,入股作價差異很大,以後期的F-1輪投資者來說,大約15.83元入股,與上市價相差只有6.9%。

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指出,很多新經濟項目的創辦人,都希望透過一輪又一輪的上市前融資, 把項目估值推高,待估值達到最高峰時便申請上市。他說近年低息資金氾濫,令到新經濟股不斷以高估值上市,可能已成為泡沫。假若泡沫爆破,一些較後期才入股的上市前投資者,在公司上市時可能一樣要平手以至微蝕離場。

香港天使投資脈絡主席譚偉豪指出,近幾年有些新經濟公司如騰訊(700)等成功創出一番事業,令到市場對這些項目有很大憧憬。有些新經濟項目寧願進行一輪又一輪的上市前融資,而不急於正式上市,是希望先把上市前籌集回來的資金用於擴展業務或者收購同業,待到公司規模變得可觀,甚至成為行業龍頭之後,才以較高的估值上市。不過,隨著中美貿易戰展開,市況變得不明朗,很多項目創辦人都變得較為務實,不再追求太高的估值,而是希望盡快上市套現。隨著新股估值有可能回調,加上港交所推行上市改革吸納「同股不同權」公司以及生物科技公司,他相信新股市場將會更為興旺。

立信德豪會計師事務所董事林鴻恩認為,很多在本港上市的新經濟股估值甚高,一方面是這類公司參考了歐美同類公司的估值,而歐美新經濟股的估值已經不便宜;在本港上市的新經濟股很多都是主打內地市場,計及內地的龐大增長潛力,估值便會高上加高,投資者買賣這類股份,需要留意箇中風險。

頂:24 踩:42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3 (155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3 (162次打分)
【已經有154人表態】
36票
感動
14票
路過
13票
高興
27票
難過
6票
搞笑
17票
憤怒
12票
無聊
29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