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重挫PE领域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每经记者 田甲 发自上海
中国欧盟商会私募股权基金与战略并购工作组近日发表报告指出,金融危机导致的投资放缓正在蔓延至私募股权投资领域,但随着2009年经济的复苏,该领域的萎缩现象正在出现改善。
中国欧盟商会负责人龙博望认为,私募股权基金(PE)在中国经历10年的发展,每年的交易规模已经上升至数百亿美元,人民币基金的发行、通过与全球基金合作使投资组合多样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PE向消费品零售方面倾斜
中国欧盟商会近日发布研究报告,显示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经过10年的发展,总交易规模已经上升至数百亿美元,正在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贝恩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至2008年间,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公司创造就业的速度是其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一倍,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同行业上市公司的2.5倍,上缴税收的年化增长率高达28%,超出同行业上市公司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这类公司还实现了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56%的利润增长率。
调研还显示,近年来PE的目标投资对象正在由沿海城市向中西部地区延伸。2003年PE的交易额中,只有11%的资金用于投资中西部地区,而这一比例在2008年上涨至42%,显示私募行业正在积极支持和响应“西部大开发”政策。
投资对象方面,PE在华投资领域已经突破了IT、传媒等传统的强势产业,向消费品和零售方面倾斜。
贝恩公司合伙人韩微文表示,上述改变有助于中国的经济转型,拉动国内消费。PE投资的零售企业销售增长为47%,相比之下,上市的零售企业只有16%;PE投资的消费品生产企业销售增长为30%,而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只有18%。
韩微文表示,统计数据显示,PE在提升公司业绩、创造就业机会、拉动内需、促进研发、推动“西部大开发”以及强化公司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推动了实现创新型社会的政策目标。
在华增长潜力依然巨大
金融危机所导致的投资放缓,正不可避免地向PE领域蔓延。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7年,中国的PE交易额每年增幅高达45%。但是在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PE在华交易额由2008年的91亿美元急剧萎缩至56亿美元。2009年上半年,PE在华交易额恢复至72亿美元,几乎与2008年全年的交易额持平。
中国欧盟商会私募股权与战略并购工作组主席龙博望表示,“目前面临的更多挑战在于,持续的金融动荡可能会引起PE投资回报的下滑,使得PE的管理方式受到质疑,甚至导致交易失败,但毫无疑问,中国仍然是亚洲地区最具活力的投资市场,并且已经与新西兰、日本、澳大利亚等成熟经济体比肩,成为新一轮投资目的地。”
龙博望表示,PE在华的投资资本中,人民币基金占比目前高达60%,且这一比例在呈现扩大趋势。“募集人民币资本投资于中国市场,通过与全球基金合作使投资组合多样化,正在成为中国私募行业的共识。国内的机构投资者和组合基金也在积极地参与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领域。”
截至2008年末,PE在中国的投资已经占GDP的0.17%,相比之下,欧洲占GDP的0.47%,美国占GDP的1.3%,显示PE在中国的增长潜力仍然巨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