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薪酬沙皇”重拳“限薪”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ת   發佈者:热心人
熱度63票  瀏覽2次 時間:2009年10月24日 12:12

- 华盛顿夜话

□本报记者 刘洪 华盛顿报道

美国“薪酬沙皇”肯尼思·范伯格22日打出一记猛拳:对仍接受美国政府救助的七大企业,政府将要求大幅削减企业高管薪酬,其中现金工资削减幅度达到90%,各种补贴、分红等工资外收入也将被砍掉一半。

大刀阔斧的改革,雷霆万钧的工作,不容置疑的决心,无疑让这七大企业高管目瞪口呆。《华尔街日报》就引述一位高管的话说,如此削薪太过突然,让人“震惊”,而且,削薪幅度“很显然比原先预想的要糟糕得多”。

在受限的美国国际集团(AIG)、花旗集团、美国银行、通用汽车、克莱斯勒、克莱斯勒金融公司及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高管暗中叫苦的同时,美国普通大众却是一片叫好声,许多人还认为,这记猛拳的强度不够,因为还有许多漏洞和许多漏网之鱼。

巨大反差的根源在哪里?这不由让我想起不久前的一次研讨会。当时一位中国记者询问:他有些不理解美国政府的这一做法,既然是“市场经济”,自有股东来决定高管薪酬,凭什么政府要强力介入?他的话音未落,周遭的美国记者纷纷对他的讲话予以驳斥。

在美国同行看来,这些高管还拿高工资,明显是不道德的。不错,高管们确实和公司签有薪酬合同,公司有义务按合约付钱,但不要忘记,这些公司能够存活,前提是美国政府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美元的输血,这些钱来自纳税人。可以说,是纳税人的血汗钱承担了风险,拯救了它们。

其实,早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华尔街高管天文数字般的年薪就已经臭名昭著。危机由华尔街引起,美国人为此蒙受损失,许多人被迫下岗、失业甚至失去住房,但华尔街高管却还能发“危机财”,这种“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自然有违常理,也难怪引起美国上下铺天盖地的声讨。

这无疑是一个情与法的难题。但法理总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违背了道德的法理,本身就行之不远。在今年初的AIG“奖金门”问题上,奥巴马政府一度反应迟钝,马上遭致各方的强烈抨击,没有立刻阻止“奖金门”的财政部长盖特纳更被要求鞠躬下台。为平息民愤,奥巴马政府后决定设置“薪酬沙皇”,由他来给高管薪酬立规矩。

平心而论,“薪酬沙皇”的做法有没有因此而矫枉过正呢?确实有,毕竟,比起以前动辄数千万美元的工资,限薪后的高管收入大幅缩水。许多高管以前收入高,开支也大,限薪给他们的生活也带来极大的冲击,一些企业也许会因此流失部分“明星员工”。

但在当前民意汹涌的情况下,“限薪令”则是必然的。而且,也要看到,“薪酬沙皇”打出的猛拳,其中不乏“高高抬起、轻轻放下”的成分:因为限薪主要限的是过分张扬的现金工资,而对美国高管来说,最主要的收入则是期权、补贴、分红这些工资外收入,对于后者,“薪酬沙皇”其实更多采取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

以AIG新CEOBenmosche为例,按照“薪酬沙皇”的方案,他每年将会拿到700万美元的薪水,其中300万美元工资现金,400万美元的股票。此外,他还可凭业绩表现每年拿到350万美元的奖金,算下来,他每年的收入也超过1000万美元。

在民意不可侮的情况下,美国政府顺应民意、高调“限薪”,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真指望“限薪令”就能解决美国“资本家”高薪酬的问题,那不过是一厢情愿,等风声过去,高薪酬自然会“卷土重来”。比如,今年初以来,高盛员工获得的薪酬已高达167亿美元,平均下来,每名员工的薪酬超过50万美元。高盛也曾是纳税人救助的企业,难怪高盛在美国的名声实在不咋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09中国网民财富报告调查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

頂:2 踩:6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1.25 (2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 (20次打分)
【已經有15人表態】
3票
感動
1票
路過
2票
高興
2票
難過
3票
搞笑
1票
憤怒
1票
無聊
2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