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污蔓延 已收集逾50公噸油脂

【經濟日報專訊】棕櫚油災蔓延,當局在泳灘及海上已收集逾50公噸硬脂,赤柱聖士提反灣成為第11個因油污關閉的泳灘,有魚排亦發現油脂入侵,養魚戶憂危害食魚健康。
有環團及學者指,油脂開始軟化,要盡快清理,否則硬脂溶化浮游水面,或致魚窒息、促使藻類及細菌生長,不單產生異味,更可引致紅潮爆發。
赤柱聖士提反灣 昨封閉
兩船於珠江水域相撞,疑漏出近9,000噸棕櫚油,大量棕櫚硬脂漂浮入香港。政府上周六至昨日中午在海上及泳灘合共收集逾50公噸棕櫚硬脂,其中單是南丫島牙較灣收集110袋油污垃圾。環保署指在未有油脂含量化驗結果前,有關泳灘會繼續封閉,而化驗預計今日傍晚有結果。
漁護署昨亦發現在蘆荻灣魚類養殖區及蒲台對出水域有小量硬脂漂浮,鶴咀海岸保護區水面及沙灘亦有小量油污,已分別通知海事處及清潔承辦商清理。
南丫島是油災重災區,當區區議員余麗芬昨出海視察油污,指硬脂漂浮海面,狀如奶油、泡沫,海浪一沖即散,擔心清理困難。她分析,目前最受影響的是南丫島東南面,而島上兩個魚類養殖區向東北,未受影響,但已建議漁護署在風向水流改變時,以隔油帶阻擋油污進犯養魚區。
3潛在影響 有可能爆紅潮
香港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表示,今日將有百多名義工到南丫島牙較灣和大灣肚沙灘清理棕櫚硬脂,清理油脂分秒必爭,因為天氣炎熱,油脂開始軟化,本周大潮或會稀釋油脂,但下周會出現「死流」,有利油脂累積,憂慮如本港外圍有颱風影響,會進一步令氣溫上升,加速油脂溶化,海水變酸,種種潛在條件累加下,有可能導致紅潮爆發。
程詩灝又稱,難估計事件持續多久,但料難於短期內解決,因為油脂分散,而且不少油脂已經上岸,混雜在沙石間,清理困難。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食品與健康科學系系主任余海虎亦指,棕櫚硬脂有3個潛在影響,包括在水面溶解,導致水中生物窒息;誘發水中藻類和細菌大量繁殖;油脂上岸氧化後發出異味。
本身是蘆荻灣養魚戶的香港優質水產養殖業發展協會主席梁冠華表示,魚排內發現白色油脂浮粒,又指香港仔避風塘的魚排亦發現硬脂。梁指暫無異常死魚情況,仍擔心魚類在較集中的環境容易誤食浮粒,或影響魚的健康。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