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应学习日航退市经验
近期国际市场上,日本航空公司(JAL)退市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在东京、大阪和名古屋各证交所主板市场上市的日航股票19日迎来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仅为1日元。1961年在东京证交所二板市场上市的日航由此结束了长达约半个世纪的上市历史。从今年1月申请破产保护到2月20日的正式退市,其间的股价起伏牵动着投资者的神经,充分显示成熟市场经济下股票投资的风险。
从日航地位与发展历史来看,日本航空公司是日本乃至整个亚洲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也一度被视作“日本株式会社”战后经济繁荣的骄傲象征。日本航空公司创建于1951年8月,最初是一家私有制公司,1984年起日本航空是全球拥有波音747最多的航空公司。2002年日本航空公司通过重组并购日本第三位的国内航空公司——日本佳速航空,设立了新日航集团。2010年1月19日,日本航空公司和旗下两个子公司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从而进入由日本政府主导的破产重组程序。这是日本历史上金融业外最大的破产案。
截至2009年9月底,日航股东数约为46万人。其中主要是希望获得股东优惠券的个人投资者,预计不少股东蒙受损失。相关数据显示,日航及旗下公司共负债2.32万亿日元(256.5亿美元),申请破产保护后,具有官方背景的日本企业再生支援机构将对其进行援助。该机构将注资3000亿日元保持日航业务正常运营,并支持日航为期3年的大规模重组计划。
日航的退市摘牌表明,优胜劣汰是自由竞争格局下的企业经营的必然体现。综观世界资本市场,破产退市过程中既有政府背景下的重组,也有退市破产后的彻底退出,比如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雷曼兄弟、花旗集团、AIG等。这为新兴资本市场上常见的保护式重组行为敲响了警钟。任何过分带有行政色彩的保护与重组,实际上是对资本市场规则的破坏,在未来也必将使相关上市公司经营风险意识淡薄,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下降,累积过大风险后,投资者不得不承担未来或有风险的爆发。一家优秀的企业应该是经得起市场考验和尊重市场规则的,只有这样在风雨之中公平竞争才是对市场最大的尊重,才是对市场规则的尊重。
日航此次破产退市,很值得我国资本市场研究和借鉴。过分保护亏损劣质企业、保壳和浓重的政府色彩的行为应在未来市场上减少,我国投资者队伍当中不少人认为背靠地方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最终能获得国家支援,很多投资者在股价下跌或上涨时买入ST、*ST等风险类公司,几乎成为一景,这是不正常的,必须根本改变。 (作者为九鼎德盛首席证券分析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