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奇:美稅改提振經濟力度有限

【經濟日報專訊】美國稅務改革方案快將落實,市場憧憬會對美國經濟帶來重大利好,但全球知名經濟學家、摩根士丹利前主席及亞洲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卻不以為然,指美企只會將減稅所得資金用於回購而非新投資,故稅改對經濟提振力度有限。
羅奇現時為耶魯大學傑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他指出,美國減稅不是沒有成本,預期未來10年美國財赤增加1.25萬億至1.4萬億美元(約9.8萬億至10.9萬億港元),故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只是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的競選口號,其退出TPP(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即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提高中國貨品入口關稅等措施,將加劇貿赤,在財赤及貿赤同時擴大下,美國將變得更弱小,而非更強大。
消費需求弱 新投資難現
他指出,政客認為,減稅可帶動企業作出新投資、創造新職位甚至提高員工薪酬,但有關預期並不會發生,利潤上升不代表產能增加;企業願意作出新投資,完全是基於他們預期市場需求會上升,但自金融海嘯後,美國消費者需求疲弱,所以獲得減稅優惠的企業,最終可能只會將省回來的資金用於回購股份,而非投資設廠,故稅改對美國經濟提振的力度有限。
雖然稅改對經濟的刺激不大,但羅奇相信,美國經濟會持續改善,通脹及失業率則保持低企,故聯儲局正盡快將利率回復至正常水平,否則當經濟下滑時息口處於低水平,儲局便難以透過調整貨幣政策去救經濟。
美股市盈率 高08年15%
美股升浪已維持約9年,羅奇稱,目前美股的周期調整市盈率(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 earnings ratio)已較2008/09年爆發金融海嘯前高出15%,且是過去135年來的第三高,僅次於1929年及2000年,反映市場有調整的壓力,但難以估計引致調整的原因,他亦不會預測市場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