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惠及19亿人 进口水果更便宜
本报记者 薛牧青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中国-东盟自贸区”)于2010年1月1日全面启动。据美国《纽约时报》、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Bernama等外媒报道,这标志着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的、覆盖19亿人口、拥有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区域,从此进入了“零关税”时代。
境内外媒体对该自贸区的规模有两种不同说法:有媒体说它是“世界最大的自贸区”,还有媒体称其是“仅次于欧盟自贸区和北美自贸区的世界第三大自贸区”。而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官方网站上,是这样定义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那么,这个自贸区的建成将给中国带来什么?它对中国和东盟10国共19亿人的生活将产生什么影响?
19亿人享受到实惠
据新华网广西频道报道,在该自贸区1月1日正式建成后,在具有沿海沿边优势的广西东兴市,当天中越边民“跨国经商一族”和“跨国上班一族”人员明显增多。东兴边防检查站工作人员称,元旦当天,中越边民出入境人数达1.2万人次,比平时约增多1200人次,而2010年与2009年相比,边民出入境人数预计增幅为10%~20%。
作为最早享受“零关税”的商品,水果在这次贸易优惠中尝尽了甜头。据央广网报道,在广西南宁市的华联、、南城百货等大型超市的水果摊位中,都在明显位置出售山竹、龙眼、木瓜、椰子等从东盟国家进口的水果。“事实上,自贸区‘零关税’带来的产品优惠等影响,其实早就走进了许多人的生活。”广西社科院副院长、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古小松说,以中泰为例,中泰两国自2003年10月1日起,提前对水果蔬菜的进出口实施“零关税”,百姓已享受到了便宜的泰国水果。
而东盟10国早都把中国游客当成“香饽饽”,纷纷推出吸引游客的优惠政策和线路。越南河内、下龙湾等与中国重要的旅游省区签订协议,联手推荐旅游线路,泰国、新加坡也将逐步放宽中国游客入境政策。在中越边境游市场中,越南正在商讨全境开放政策,届时,游客只需拿着边防证就可以游遍越南,这不仅为游客省下一笔签证费用,同时也降低了旅游成本。因此,有旅游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中国居民到东盟成员国旅行有可能免签证。
亚洲媒体普遍乐观
对于自贸区的建成,亚洲媒体普遍持乐观态度。香港《文汇报》题为《抓住新机遇 实现新发展》的社论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里程碑。
柬埔寨《华商日报》称,虽然柬埔寨的很多商家尚不了解自贸区的具体工作,但均表示支持,并认为这将惠及柬国人民。柬埔寨最大的电脑产品经销商之一的ANANA电脑公司总经理速占妲认为,自贸区通过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将促使(来自中国和东盟其他国家的)进口产品价格相对下降,这对消费者有利。
泰国《世界日报》近日引述泰国礼品及家庭装饰品协会主席集拉汶的话说,在泰国百货公司里,高达80%的商品来自中国香港及内地,价格比泰国商品便宜很多,但并未出现严重挤压对方市场的现象。泰国总理阿披实认为,整体来看,开放自由贸易利大于弊。对于部分受冲击的企业,泰国政府已制定援助措施,包括动用农业及合作部、商业部现有的基金,帮助受影响的企业。
欧美媒体强调风险
和亚洲媒体的乐观情绪不同,欧美媒体提及得更多的,却是自贸区暗藏的风险。美国《纽约时报》称,尽管此前东盟许多行业翘首以待,盼望着纺织品、橡胶、植物油和钢铁等产品关税的降低,但也有人在紧张地观望着自贸区会给他们的业务带来繁荣还是破产。《纽约时报》援引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高级研究访问学者索蒂拉"布的话说:“并非所有东盟国家的人都认为自贸区是桩好事。”其他欧美媒体比如英国广播公司、法新社都表达了同样的担忧。
东盟国家并非没看到欧美媒体提及的这些风险,相反,东盟国家已做了积极准备,出台了相应政策。据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Bernama报道,越南工商贸易部正在积极落实政府关于简化行政手续的要求,大幅度简化进出口手续。工商贸易部还会同财政部对货物通关手续进行改革,为企业积极参与区域竞争提供便利。
从“10+1”到“10+6”
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预计,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有望在进出口总额上超过北美自贸区,到2020年在GDP总量上超过欧盟自贸区。如果那样,中国-东盟自贸区就将与北美、欧盟自贸区并驾齐驱,成为全球三大贸易支柱。
亚洲目前并不只有“中国加东盟”一个“10+1”体系,日本、韩国也都与东盟有“10+1”贸易协议。2003年10月,日本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伙伴框架协议》,2012年,“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正式启用。韩国在2005年12月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近年来谈判迅速,2010年,“韩国-东盟货物贸易自由贸易区”也将启动。
张茉楠表示,在“后经济危机时代”,“中国-东盟自贸区-东亚经济一体化-东亚共同体”的发展脉络依稀可见。目前,以“东亚共同体”为核心,以东盟“10+1合作机制(东盟加中国)”为第一外围,以东盟“10+3(东盟加中日韩)”合作机制为第二外围,以东亚峰会为代表的“10+6(再加上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合作机制为第三外围的“同心圆”战略,正在构筑中。
农业
旅游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欢迎订阅凤凰网财经电子杂志《股市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