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津不涵蓋邨巴 業界恐失客30%

【星島日報報道】港府於《施政報告》提出不設入息審查、不用申請、簡單易明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畫」,為每月超過四百元車費的市民提供補貼;但計畫沒有涵蓋邨巴及紅色小巴,被業界人士批評補貼計畫不公平,擔心會令邨巴流失兩至三成客源,多名議員要求政府將計畫覆蓋至邨巴。運房局局長陳帆就指因紅色小巴的車費不受規限,故在執行此補貼時有困難,但沒回應為何不涵蓋邨巴。
特首在《施政報告》提出每年二十億元的「免入息審查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畫」,每月公共交通費超過四百元的市民,超出金額可獲百分之二十五資助,上限為三百元。由於計畫不包括邨巴及紅色小巴,引起業界不滿。公共巴士同業聯會主席黃良栢估計,邨巴不受計畫涵蓋,將損失兩至三成客源。新界西北邨巴大聯盟主席文海廸亦憂慮,市民會傾向乘搭屬補貼範圍內的交通工具,令邨巴客量流失。
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指政府拒絕補貼邨巴做法不合理,邨巴價格不受政府規管,帳目亦毋須提交政府審視,所以過往未能提供兩元長者優惠,不過今次計畫屬「錢跟人走」,直接補貼受惠市民,而非由邨巴營運商向政府收取,因此補貼範圍沒有理由不包括邨巴。他又指,不少居住在屯門及荃灣的新界西居民已「嘈到拆天」,自己亦向政府表明,如方案最終未能將邨巴包括在內,議員將難以支持。
航運交通界立法會議員易志明認為,計畫以便利市民為本,任何法定的公共交通工具都應涵蓋在補貼計畫內。民建聯劉國勳指,計畫用意良好,可惜未夠周全,令邨巴等交通工具失去分流乘客作用,使港鐵及巴士更為擠逼。陳恒鑌則認為會引起業界不公平競爭及市場混亂。運房局局長陳帆就指因紅色小巴的車費不受規限,故在執行此補貼時有困難,但沒回應為何不涵蓋邨巴。
對於計畫被質疑令水貨客得益,運房局局長陳帆則解釋當局的出發點,希望以簡單易操作的方式,惠及最多的市民,因此有關計畫不設審查及申請機制。被問及有多少人士使用八達通卡乘車超過二千元時,陳指根據資料,在一千萬張已發出的卡中,只有數千張卡乘車超過二千元,故他認為濫用的情況不多。陳強調:「我們有方法在推行時,留意到(八達通車費異常地高的)情況會否出現改變,有需要時我們會就細節作出改動。」
特首林鄭月娥昨出席電台聯播節目時,亦被市民質疑政府用公帑同時補貼富有人士及遊客交通費,林鄭月娥回應指,若只津貼基層、長途乘客,要刻意找出合資格乘客太刁鑽,「制度會複雜到暈,行政成本亦會非常高。」她稱知道有意見要求港鐵減價,但由於港鐵是上市公司,難以要求直接減價。
對於水貨客得益問題,林鄭稱「無謂於細眉細眼處收緊」,有時應該大刀闊斧,「不應該計較得太緊要」。至於有意見認為計畫補助金額少,林鄭月娥強調,因計畫所用的公帑沒有上限,必須審慎運用,《施政報告》提出的做法已經是取得平衡的方案。